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21页 第几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生以前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通过用直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教材分析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通过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了毫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毫米的长度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达到了学习效果。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学习目标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1.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2.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 一分硬币、身份证和银行卡、直尺、课件 学生:直尺 导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通过对数学书的1 、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米和 1 厘米各有多长。 长、宽、厚进行估2 、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计的活动,唤起学3 、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生已有的知识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础,通过判断估计4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结果是否准确,引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出精确测量的活1 、建立“ 1 毫米”的表象。 动。在测量的过程①毫米可以用字母 mm 来表示。 中发现体会毫米产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生的意义。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 1 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 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 毫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手势表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示出1毫米的长1 厘米= 10 毫米 度,并给出生活中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教师准备 1 分硬币、身份证长度是1毫米的和银行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 1 毫米”的体验。) 实物,帮助学生建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立1毫米的长度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观念。 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 、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 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 、利用刻度尺先画出 3 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7 毫米。 B 、在刻度尺上输出 37 毫米(3厘米 =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 0 ”刻度开始画和不从“ 0 ”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让学生掌握在测1 、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 1 、 2 题。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量时如何用厘米 第 2 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和毫米共同表示2 、完成“练习五”第 2 题。 出测量结果。第2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题是训练测量技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能的同时巩固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米和毫米的进率。 请你用手势表示 1 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教学反思:我先让学生回忆 1米和 1厘米各有多长,接着让学生测量数学书,交流“数学书的宽和高不是整厘米,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通过测量书的高度引出 1 毫米有多长,建立毫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了对毫米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认识直尺,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整节课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厚。 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23页 第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1.教材安排了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教学“分米的认识”时,不再安排学生去测量课桌有多长,而是直接向学生介绍10厘米是1分米,然后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1分米的实教材分析 际长度。 2.由于学生已经对厘米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很容易建立对分米的表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注意交流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学习目标 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学习的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 =10 分米。 教学难点 2.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直尺、米尺、1 米长的线。 学生:直尺、米尺、铅笔。 导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 米、厘米、毫米 )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 5( 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 2 (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 40 (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 8 (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 8 (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 米太长, 8 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 1 米小而又比 10 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dm) 板书: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让学生借助直尺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用手势表示出1人们把 10 厘米看作 1 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 10 厘米,这一段长度分米的长度,帮就是 1 分米。 助学生建立1分1 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 1 分米长的纸条) 米的长度观念。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 分米= 10 厘米。(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