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5、 氮气 、 氧气

6、 臭氧 、 二氧化碳 、水蒸气 7、人为污染源 和天然污染源 8、 颗粒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 9、 一次污染物和 二次污染物 10、 小于 10um、小于 100um 11、 风 、 大气湍流 12、 温度层结 、 大气稳定度 四、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进入到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者危害了环境。

2、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设备装置、物体或场所等。

3、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4、颗粒污染物——指大气中除气体外的物质,包括各种各样的固体、液体和气溶胶体。

5、气态污染物——指大气中以气体状态存在的污染物,气体以分子状态存在。 6、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各类污染源排出的物质。

7、二次污染物——反应性的二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其它组分反应形成的物质。 五、简答题

1、大气圈分为几层?大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答:按照大气的垂直分布,大气可以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大气是一个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蒸气和悬浮微粒组成,可分为:恒定组分、可变组分、不定组分。

2、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类型分为几类?

答: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进入到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者危害了环境。”

分类:

①按污染所涉及的范围,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和全球性污染。

②按能源性质和污染物的种类,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类。

3、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简述他们的来源及危害。

答:主要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卤素化合物。 来源及危害:

①CO 占总污染量的30% 主要来源:汽车排气占50%

危害: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害人体,排量多会使空气中O2量降低。 ②NOx、NO、NO2

来源:石化燃料的燃烧,本身含氮变成游离氮原子和氧作用(燃

NO) 高温下,大气中的氮和氧结合(热解NO)。NOx生成量与燃烧温度有关。各种工业过程(硝酸厂、氮肥厂、炸药厂等) 危害: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对动植物体有强的腐蚀性。 ③碳氢化合物(HC)

来源:燃料燃烧不完全排放HC化合物,汽车尾气中有10%HC化合物。美国70年统计,在总HC尾气中,汽车排气占48%。 危害: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④硫氧化物

来源: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民用燃烧炉灶。 SO2浓度:3.5%以上 高浓度烟气 3.5%以下 低浓度烟气

危害:①产生酸雨;②腐蚀生物的机体;③产生化学烟雾。 4、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为气象的动力因子,一为气象的热力因子。动力因子主要是指风和湍流,热力因子指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5、简述地形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答:在城市,山区和海陆交界处,由于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效应不同,所表现出的局部气象特征与平原地区也不相同。这些局部气象特征对污染物的扩散影响极

大。

①山谷风:白天,由于太阳照射在山坡上,山坡温度升高,致使其上部的空气温度高于山谷上部的气温,这是热力空气上升,风从谷底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刚好相反,形成山风。污染物随山谷风运动,夜晚的山风对污染物的扩散不利。 ②海陆风:白天,阳光下的陆地比海面升温快,陆地上气温较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晚上形成陆风。工厂排放的烟气,在海陆风方向上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③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温度比周围农村高的效应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易形成一种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的风。夜晚更加明显,它使工业区排放的污染物向市中心输送,致使市中心的污染物浓度比工业区还高。 6、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一般采取哪些措施? 答:(1)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

①控制污染源,改革工艺,合理的工业布局

②控制污染源之后的排放的污染物,应用各种各样的治理技术 ③走综合防治的途径 (2)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

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调整工业结构; ②按功能区实行总量控制; ③以源头控制为主,推行清洁生产; ④实施末端治理;

⑤合理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 ⑥绿化造林,发展植物净化。 第五章 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 2、C 3、A 4、ACE 5、ABCDE 6、C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简答题

1、依据地面水水域不同和不同功能将其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源。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有季节性功能的,可分季划分类别。

2、所谓水资源是指现在或将来一切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每年平均降雨总量约为6万亿立方米,河川年平均径流量约2.6万亿立方米,全国地下水总量约7718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源于降水,扣除相互部分,全国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特点如下: (1)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人均水量为2600 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可见我国水资源按人口平均并不富裕。

(2) 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很不均匀。东南沿海温润多雨,西北内陆干燥少雨;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8%,径流量占全国的82%;黄淮海三大流域,耕地占全国的40%,而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6%。南北水资源相差十分悬殊。 (3) 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年降雨和径流量集中在汛期。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80%。雨量过分集中,造成汛期大量弃水,非汛期严重缺水,因此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一般仅占水资源总量的40%左右。

4、为评价我国地表水水质,我国有关部门曾对全国878条河流,总长度为87100km的河流水体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表水可分为五级,其污染程度和可利用情况如下。

一级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渔业用水标准,占评价河流长度28.1%; 二级水:轻度污染,符合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可作渔业用水,经处理后可作饮用水,占总长度39.5%;

三级水:较重污染,可作农业灌溉用水,占总长度19.5%;

四级水:重污染,不符合农业灌溉要求,占总长度6.8%; 五级水:严重污染,占总长度6.1%。

5、造成世界性水荒的原因是:(1)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加以及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生活用水量剧增;(2)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造成世界各国工农业用水量急剧增加,例如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工业用水增加20倍,农业用水增加7倍;(3)世界各国的河川径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大都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以致造成水资源紧张状态;(4)随着全世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急剧增加,严重地污染了水源,造成水源短缺。 目前世界各国研究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建立和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制订水资源开采.保护.管理的法令;(2)提高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3)防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源的污染,严格控制了不符号排放标准的污水进入地面水体;(4)对水资源进行人工调节,促进和保持水资源的再生机能;(5)改进工艺流程,节约生产用水;(6)开辟海水淡化新水源。

6、由于人类的生活或生产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性质和组成,影响人类对水的利用价值或危害人类健康,称为水污染。

7、常见的水质污染物有:(1)病原微生物,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2)植物营养物,如氮.磷.钾等,一起水质富营养化,故使水质恶化;(3)无机盐,如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影响生活.生产和农业用水水质;(4)各种油类物质,影响水的感官性状,阻碍水体复氧能力,破坏水的自净作用;(5)有毒化学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如汞.镉.铅.铬.砷.硒.钒.铄等以及有机氯化物.芳香胺类和多环有机化合物等;(6)放射性物质。

8、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和食物链便可造成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俣病).镉中毒(骨痛病).砷中毒.铬中毒.农药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这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

(2) 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a)芘和其他多环芳烃等污染水体后,可在水中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内蓄积。长期引用这类水质或食用这类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

(3) 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生活污水以及制革.屠宰.医院等废水污染水体,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