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第一次尖子考试卷

一、基础(33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 当今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但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以孔子的话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2)喇叭,唢呐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全仗你抬身价。(《朝天子》) (3)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观刈麦》)

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 请默写辛弃疾的《南乡子》下片。(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1)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kuò rán wú lèi,真正的解脱 (2)他的líng jiù 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3)我是在白云的qiǎng bǎo 中笑着长大的。

(4)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qiáng guō bù shě。

3、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去掉“通过”或“使”)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去掉“为了”) C.迟到回家,我真担心被唠唠叨叨的妈妈挨骂。(去掉“挨”)

D.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去掉“的作者”或“的作品”) 4、从A组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从B组修辞手法中至少选用一种,写一段话,描写某人的神态动作。(6分)

A组备选词语:惬意 蹒跚 茫然 聆听 凝重 细细打量 闲庭信步 无地自容 B组修辞手法:比喻 夸张 对偶 排比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1)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3分)

二、阅读(5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

(一)(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全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回答)(4分) 9、下列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二)(13分) 不完满才是人生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第 1 页,共 6页

(4)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0、对第③段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11、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这样写?(4分)

12.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6分)

(三)(20分)

一起去看 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

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 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就叹气:“他这阵子不知道怎么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多余的票退了。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磨去死不进球。有个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员裁判员生气。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的,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儿俩喝啤酒。母亲听爷儿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儿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个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了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快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当时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我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他还把我当成个附属品,可以随随便便地把我带来带去——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说‘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不懂得,第一,我不是上幼儿园的娃娃了;第二,我要有个性呀!”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去看球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就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儿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赛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和乐和。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和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那晚儿子开车去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让人带去。他说他又不是件东西,凭什么让人带来带去的?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赛场的设计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奔往比赛场地。 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中场休息,儿子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俩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第 2 页,共 6页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这篇小说以“儿子”的成长为顺序,写出了一个孩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成长历程,它揭

示了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无法逾越叛逆期的这一必然规律。 B.这篇小说的线索是“父与子的矛盾”,这对矛盾贯穿小说的始终,正是这对矛盾推动着

故事情节的发展,父亲与儿子的性格特点越来越鲜明。

C.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可有可无的人物,没有母亲,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只

是在小说情节的丰富性上,少了变化,少了陪衬人。 D. 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赛吧。”“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这写出父亲的复

杂心理,因为老迈坐轮椅,拖累儿子,怕伤了儿子的自尊。

14、文中,父子俩有过多次看球的经历,从中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的变化。请按提示概括小说

中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经历的三个过程 : 依赖---( )----( )(4分) 15、说说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6分)

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16、小说以“一起去看”作为文题,请简析其作用和含义?(6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A)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却差点儿被一种臭气熏倒,急着就要退出来。我的向导却硬要我往前走,悄悄地求我不要得罪他们,要不他们会恨我人骨的。我因此吓得连鼻子都不敢堵。这间屋里的设计家是科学院里年资最高的学者,他的脸和胡子呈淡黄色;手上、衣服上布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拥抱了我(我当时实在可以找个借口不受他这种礼遇的)。自从他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他的方法是把粪便分成几个部分,去除从胆汁里来的颜色,让臭气蒸发,再把浮着的唾液除去。每星期人们供应他一桶粪便,那桶大约有布里斯托尔酒桶那么大。

(B)我说,干律师这一行的那些人,数量多得几乎同毛毛虫相等;他们程度、等级、名目均不相同。因为他们的人数太多,所以干这一行如果想公正合理地赢利赚钱,那好处就太少,根本不足以维持大批大批的后继者体面而阔绰的生活。结果呢,他们发现有必要靠刁滑和奸诈才能获取正当和诚实的手段所得不到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那里就有那么一帮人,从年轻时起就接受培养,学习怎样通过搬弄文字将白说成黑、黑说成白这么一种本领;他们怎么说全看你给他们多少钱而定。这帮人狂妄自大,厚颜无耻,却还赢得群众的信任,群众还都依附他们,这样他们也就以某种方式使群众变成了他们的奴隶,干律师这一行的最大一部分收入也就到了他们的手中。

17.(A)、(B)两段故事分别是在哪两个国家发生的?各讽刺批判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5分) 18.任选以上一段为例,具体举例分析《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一个突出写作艺术风格。(5分)

三、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请以“我爱你-----语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10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

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

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

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⑦

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 (1)桓公怒,欲倍.其约。( ) (2)曹沫三战所亡.

地。( )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有“/”标出来。(2分) 不 可 夫 贪 小 利 以 自 快 弃 信 于 诸 侯 失 天 下 之 援 不 如 与 之。 3.用自己的话说说管仲是怎样说服桓公归还“鲁之侵地”的?( 3分)

4.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第 3 页,共 6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第一次尖子考试卷

学基 础 阅 读 作 文 附加题 总 分 校 一 二 三 四 第一部分 基础 (33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班 (1)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级 (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朝天子》)(2分) (3)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白居易《观刈麦》)(2分) (4)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姓名(5) 请默写辛弃疾的《南乡子》下片。(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2、(6分)

(1)kuò rán wú lèi ( ) (2)líng jiù( )

座号(3)qiǎng bǎo( ) (4)qiáng guō bù shě( ) 3、 (3分) ( )

4、(6分) 5、(1)、(3分)

(2)、(3分)

二、阅读理解(57)

(一)(14分)

6.(3分)( ) 7.(4分) 8.(4分)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 口口 口 9.(3分)( )

(二)(13分)

10.( )(3分)

11.(4分) _____ __ ____ _____ _ 。 12.(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分)

13.( )(4分)

14.(4分) 15.(6分)

16.(6分)

(四)名著阅读 (10分)

17.(5分) 18.(5分) 附加题(10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 (1)桓公怒,欲倍.其约。( ) (2)曹沫三战所亡.

地。( )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有“/”标出来。(2分) 不 可 夫 贪 小 利 以 自 快 弃 信 于 诸 侯 失 天 下 之 援 不 如 与 之。 3.用自己的话说说管仲是怎样说服桓公归还“鲁之侵地”的?( 3分)

4.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第三部分 作文(60分)

19.“我爱你-----语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第 4 页,共 6页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第 5 页,共 6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第一次尖子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33分)

1、1.(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2)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 (3)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4)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5)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廓然无累 灵柩 襁褓 强聒不舍 3.(3分) B.

4.(6分)用词恰当,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语句通顺即可。否则酌情扣分。

5.(6分)①(3分)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 (意思相近即可)。 ②(3分)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从这两个角度任何一方谈都可得3分,但必须突出学习母语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57) (一)(14分)

6、D

7、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恩激动,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8.内外异法 亲小人,远贤臣, 9、B

(二)(13分)

10. (3分)A 11、(4分,每点2分)作者选择了皇帝、大臣、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几类人作为例证。这样写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地阐明“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道理适用于一切人。

12.(6分,每小题3分)(1)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创造和谐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意思对即可)(2)示例: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三)(20分)

13、B(4分)

14、依赖-----(自己去)------(带父亲去)(4分)

15、一是从父亲“唔了一声”中可以体会到儿子要和他一起去看球的认可和高兴;二是从“淡淡”中又可以体会到有对儿子的“带你去看场球”的说法不满意,认为儿子把他当成“残疾人”失去独立活动的人是伤了他的自尊心。

16、作用:一起去看是串起全文情节的线索

一起去看中的一起表现出两人看球的平等,既相互独立,有互相尊重

(四)名著阅读 (10分)

17、飞岛国和智马国;分别讽刺和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伪科学和颠倒黑白、唯利是图、丑陋混 乱的社会现象。

18.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尖锐而深邃的讽刺艺术。如(A)段通过对拉格多科学院人

士“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和“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这种无聊而荒唐的研究的描写,夸张地讽刺了当时英国的伪科学。 附加题(10分)

1.(1)通“背”,违背。 (2)丢失 (2分)

2.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2分)

3.他告诫桓公,不可贪图小的利益以求得一时的快意,否则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3分) 4.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3分)

第 6 页,共 6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