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式引导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相关理论与思维教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所著的《引导性思维》中提到,所谓“引导性思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维。而推进式引导性思维也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由浅人深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他们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思维方式。
学科综合思维教育可以有序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健全以及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加拿大课程理论家塔巴确定了关于思维教学的三条基本原理:①思维是可教的;②思维是个人对资料所作的能动的处理加工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激发学生的心智操作。把一种思维策略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技能;③思维过程是以规则的程序演进的。当然,教学中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文因素:用“心”去对待学生,这是实践任何教育理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二、策略和实施过程
1.筑建思维基础架构,坚实知识技能支点
以前笔者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听了别人的优秀经验课。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却不甚适合。究其缘由,别人得以形成的现阶
段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成,是经过对学生进行了长期的基础锤炼。针对于此。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笔者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并不急于过多的内容充斥,而是以筑建思维的基础架构为主。思维如同一座框架式的大厦,筑好框架加上坚实基础,是为以后的充实内涵而准备。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化学的学生最有兴趣的莫过于上实验课,这无疑是一个指导学生筑建思维基础架构的非常好的切人点。实验教学具有趣味性、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发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笔者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教学中,先演示一个“滴水生火”的趣味实验,使学生对过氧化钠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指导他们分析反应现象,找出其内里原因然后让他们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学生不仅能准确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且很好地掌握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本质。这个过程学生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学生思维大厦的基础架构也会慢慢筑好。
化学的实验世界精彩纷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探究的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架构方法。探究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活动。探究活动的模式是多样的,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调整,一般可为:提出问题――实验事实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巩固运
用。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是:①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关键性、明确性、阶梯性、悬念性、趣味性、启发性。只有高质量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②要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在适当的时候,应给以学生耐心的、必要的指导和适当的鼓励。③设计巩固练习要求针对性强,内容精简,形式多样,适当采用一题多变。如盐类水解的教学具体做法为: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盐溶液都显中性吗?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pH试纸分别测试O.1mol/L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各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哪些反应?对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将有何影响?通过反复的思考、详细的分析和激烈的讨论,学生得到盐类水解反应的实质。为了巩固该知识点,笔者又设计一些相关练习题,如解析古人可以用灰碱(灰碱的化学成分:碳酸钾)洗涤衣物的原因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获得重要化学知识。而且培养了思维素质。总之,由问题引出猜想,逐渐由实验得到证实,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刻,也是思维形成的最好时机,教师应好好把握,认真落实学生思维框架的建设工作。
2,形成思维外在层面,构织理论内容素养
第一阶段表现出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占有较重的比例。进入第二阶段,将是转入师生共勉共进的时期,这也是形成思维大厦外墙的时期。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接受思维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