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论 马原论文

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论——以人类中心主义为视角

雷淇,电气卓越计划实验班1201班,u201211934,13125123677

摘要: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不断的利用科技的发展来改造自然,虽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生态危机和环境的恶化,而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目标的思想,要求人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一价值目标。只有从变革传统的自然哲学入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环境危机的有效办法和根本出路。 关键词:科技发展 人类中心主义 改造自然 天人合一

引言:最近武汉的PM2.5指标和空气质量预报都不容乐观,雾霾更是笼罩着这座城市,环境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虽然自然环境及其要素自身在发生着某种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环境状况的恶化,但是科技的发展和利用是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工厂的林立,尾气的排放,过度的开发,过快的城市化发展等等都或多或少的导致了水土流失、物种灭绝、能源危机等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探索科技发展带来生态危机的原因是有必要的。

一、科技发展带来生态危机的本源

自从18世纪中期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科技便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时候也对自然造成重大的伤害,我们在用科技的发展实现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的时候,使用的化肥农药使水土流失;我们在用航母、卫星探索海底和宇宙的秘密时,排放的废气和重度污染物使空气恶化;核电站在为人类提供更高效的能源时,日本核电站的泄漏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世界震惊和默哀。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使科学转化为技术使物质转化成人的需要,我们利用科学技术竭尽所能的改造自然使其顺应我们生存的需要,其实这样做也是有本可循的。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俨然成了人类的主要活动,长期以来人类更是形成了人是大自然的主宰的观念。而科技的飞速发展开始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自然的疯狂掠夺,由于西方哲学的现代和当代的没落,一方面只注意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而成为所谓的科学主义,另一方面只注重人的存在和人的利益而成为所谓的人文主义,这两大哲学思潮实质上都在人类向自然索取能量的基本原则上推波助澜,而人文主义关于人是第一存在及其实用主义思潮又使这一倾向得到发展,社会制度和经济机制都在这一原则下运转,进而使生态危机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再者西方哲学中人的精神与物质的科学性二元分离,使人的精神成为实践中的本体。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环境观进行反思,以求找到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

二、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观

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笛卡儿哲学。其主要内容有:二元对立的存在论,笛卡儿的实在论哲学认为,世界是由两个互不联系的本原和实体组成的,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它主张主、客二元的分离和对立,认为人独立于自然,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也独立

于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否认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等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内容;还原性的认识论,在实在论哲学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论把世界理解成静态、孤立的。它认为事物的整体性质和功能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所决定的。这些部分和组成要素有主与次、中心与非中心之分,人只有分别认识了部分和事物的组成要素,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和本质,并进一步认识整个世界。所以人对自然的认识总体上是一种被动的反映;分析主义的方法论,霍布斯说:“因为对于每一件事,最好的理解是从结构上理解,因为就像钟表或小机件一样,轮子的质料、形状和运动除了把它拆开,查看各部分,便不能得到很好的了解。” 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念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不完全的价值观,传统的文化价值观里,因为环境与自然资源是遍在和无限的,不具有稀缺的属性,再者环境质量不是劳动产品,它本身没有经济价值,人类对它的使用是大自然的恩赐,因此只承认人具有价值属性,拒绝承认自然价值;不完善的道德观,传统道德观认为惟有人才是目的,因而只有人才能获得道德权利和道德待遇,主张人类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好恶来处置自然。康德是使这一道德观在理论上达到完善的思想家,他指出“人是目的”、“人为自然立法”,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必须建立在自然的服从之上,必定要以自然价值的支付为代价。

而且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是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目标的思想,要求人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一价值目标。马克思特别强调人的主体性,他指出:人类主体性表现于现实生活中,是以人对自然的全面控制与利用为标志的现代生活方式,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无论是强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弱人类中心主义,理论落脚点和归宿点都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中弱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对人的利益和需要进行理性的把握和权衡,反对将人的利益和需要绝对化。自然存在物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的利益,它们还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自然物也有内在价值。而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需求而存在的,所以一开始必定带有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人类中心主义哲学认识在对待自我问题上提倡个人英雄主义,高扬理性的大旗,蔑视非理性的存在,过大的自我压力诱发了许多心理和生理疾病:在处理自身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上,崇尚对其他个体和群体的统治,忽视个人、民族、国家之间的和谐,导致了现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民族战争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形成。这些其他领域内的危机更助长了人对科技的研发,对自然的征服和索取,从而使人和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相对于人类中心主义哲学,人们提出了生态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社会—自然”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决定部分,而不是部分决定整体。部分作为整体的内容同时依赖于整体,只有在整体中才能表现出来并发挥其作用,两者是互补的、不可分割的;综合性的方法论,改变割断事物整体与部分联系的传统分析方法和事物之间存在首要与次要、中心与非中心关系的思维定式,确立事物间的联系比它们之间的区别更重要的思维观念。正如卡普拉所说,我们最终要放弃首要与次要之分,并把首要与次要的地位颠倒过来。就如同人和生态的辩证,其实应在人和自然两个要素的更高一个层次来理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而科技的发展造成生态危机,我们也很自然的想到关于科技发展与环境孰轻孰重的辩证,在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驱使下,人类在飞速发展科技的前期并未对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了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现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的社会也是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意识到自然的价值后,在发展科技的时候也偏重于对自然的保护,如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像是在20世纪被称为“雾都”的伦敦,因为煤的过量燃烧而获此“雅名”,后来通过采取措施使情况好转。由此可见,科技的发展并非一定是一条有去无返的死胡同,变“改造自然”为“天人合一”,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哲学”,合理的科技发展和利用也会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卡洛琳-麦茜.自然之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2]何传宪,秦建明.浅谈生态道德[J].中国林业,1998(1).

[3]逯福生,李军·自然道德———一种崭新的伦理观[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