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新人教版

扬州中学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一 历 史 学 科 2013-12-28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在民间”的自由研究、注重个性、思想活泼的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功利主义、陈腐刻板的局限。开创“学在民间”这一传统的历史人物主要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2.《汉书?艺文志》载:“□□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者流,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流,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者流,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依次填入上述方框的流派是

A.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D.法家、儒家、墨家、道家 3.以地方行政组织为线,史学家吕思勉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A.神权与王权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C.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4.东汉后期,民间流传着有关察举制的歌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反映当时

A.察举制正在向科举制转变 B.察举的对象转向贫寒人家 C.察举制严重不实、选拔腐败 D.察举的对象大多德才兼备

5.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所反映的古代中国 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是

A.宗法分封 B.权力制衡 C.分工协作 D.君主集权

6.唐诗体现了唐代的文学特色。右图被称为“诗圣”的诗歌作品 A.句式灵活,奠定文学的现实传统 B.活泼清新,带有强烈的浪漫气息 C.重视个性,关注市民的生活趣味 D.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

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宝五年,太祖下诏分割宰相、枢密使的候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这里的“太祖”指的是

A.宋太祖 B.元太祖 C.明太祖 D.清太祖 8.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 ②雕版印刷首创 ③儒家信仰重建 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在西方近代条约关系中,任何条约均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形势变化进行修改。中外条约关系建立伊始,清政府没有修约观念,某条约订立时,清政府认为这是一揽子解决争端的“万年和约”,道光帝视之为

1

“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兴中会成立 D.土地革命 11.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政权 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很大 C.太平天国在反清朝同时反抗外来侵略 D.太平天国主张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2.日本学者藤村道生在一本书中写道:“战争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比任何事情都更加使列强对中国的分割变成了现实……新兴的日本获得了台湾,并宣布领有尖阁群岛。”这场战争是指 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14.“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同盟会 B.改组国民党 C.推动国共合作 D.领导北伐战争 15.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的观念是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为主,君为客”

16.“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这反映出 A.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以改造中国 B.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重建中国的政治秩序 C.陈独秀、胡适等学人主张重估传统、唤醒国民 D.李大钊主张效仿苏俄革命进行彻底的社会转型

17.“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首歌曲直接反映的时代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对下列1937-1945年期间丰子恺的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关山月 空袭 胜利之夜 炮弹作花瓶 A.控诉了日本侵华的暴行 B.寄托了对世界和平的愿望 C.展现了抗战胜利的喜悦 D.表达了对国共内战的谴责 19.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

2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1.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林伯渠代表中共宣读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2012年4月清明节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意欲凸显“慎终追远”、“源远流长”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高于政治层次的文化历史层次。对两次祭奠黄帝陵共同传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族认同推动国共关系改善 ②文化认同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③救亡图存激发了民族认同感 ④海峡两岸均认同“一个中国”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2.右图所示的报道最早刊登于 A.1895年 B.1931年 C.1937年 D.1945年

23.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依据是 ①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②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军事、组织、思想上的错误得到彻底清算 ④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以指导全党

A.①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4.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中国邮政通常会发行一些邮票, 对右图邮票评述不正确的是

A.该邮票纪念的组织制定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该邮票可以作为印证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史料 C.邮票纪念的组织通过的历史文献曾经发挥着宪章作用 D.邮票纪念的政治组织体现了中国政党政治的主要特点 25.下表的内容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史实 ①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独立 ②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推论 清朝政府君主专制统治走向瓦解 中国事实上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6.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右图)。这是周恩来总理出 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了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