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 壤 地 理 学 》 实习报告
学 院: 资源环境学院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年 级: 2014级2班 姓 名: 学 号:
2016年12月10日
1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土壤地理学》理论知识内容,深入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本次课程实习特地进入国家级自然名胜风景区缙云山。实习过程中要积极调用课本知识,结合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土壤剖面,探明缙云山主要土壤类型及其成因,并做好分析以及记录。
二、实习要求
1、按班级集中进行野外调查实习,不允许擅自离队; 2、实习过程中不得随意践踏农作物,不准破坏农用设施; 3、安全第一,注意防护,带好野外调查必备用具及药物等。
三、缙云山概况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北有缙云、南有石笋之美誉。重庆缙云山地处东经106°17′-106°24′,北纬29°41′-29°52′,海拔200-952.5米,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之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心35公里;为华莹山腹式背斜山脉分支的一段。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
2
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四、实习内容
本次缙云山实习主要认识了以下岩石和土壤: 1、泥岩与砂岩
泥岩是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它是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泥岩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
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