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及答案—论述题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论述题答案

四、论述题

1、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P160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就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要求,对组织的培训活动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具体讲,培训需求分析就是要明确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培训的对象是什么,培训的内容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从企业组织层面角度来看,培训需求要从组织、工作岗位以及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组织层面分析

组织层面分析指的是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确保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

(二)工作岗位层面分析

工作岗位层面分析又称为作业层面分析,指的是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业绩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具体要分析两方面内容:第一,要分析员工完成工作与标准的差距及其原因;第二,要分析员工技能水平、差距及原因。工作岗位层次分析决定了培训的内容。

(三)个人层面分析

个人层面分析是指将员工个人目前的实际工作绩效与企业的员工绩效标准进行比照,分析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个人层面分析的培训需求主要是为了将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和评估未来培训的需要。

个人层面分析重点是评价员工实际工作绩效以及工作能力。所要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员工个人考核绩效记录; 2.员工的自我评价; 3.知识技能测验; 4.员工态度评价。

2、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各有什么优缺点?P107 内部来源选聘有以下优点:

1)选任时间较为充裕,了解全面,能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2)他们对组织情况较为熟悉,了解与适应工作的过程会大大缩短,他们上任后能很快进入角色。

3)内部提升给每个人带来希望,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内源选任也有其缺陷。表现为:

1)容易造成“近亲繁殖”。老员工有老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而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动力。

2)容易在组织内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给公平、合理、科学的管理带来困难。

3)内部备选对象范围狭窄。

与内部选聘相比,外部招聘有以下优点:

1)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特别是在组织初创和快速发展时期,更需要从外部大量招

聘各类员工。

2)可以避免“近亲繁殖”,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与其他人没有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3)可以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因而可节省在培训方面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

外部招聘的缺点是:

1)难以准确判断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2)容易造成对内部员工的打击。 3)费用高。

3、试述如何使组织的人力资源供求平衡。P46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结束后,往往会出现三种供求不平衡的结果: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人力资源供给小于需求;人力资源供求总量平衡,结构不平衡。一般说来组织的人力资源总是处于失衡状态,供求完全平衡状态在实践中很难出现。组织需根据供求预测不同的结果,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措施。 (一)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

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出现员工过剩,一般应采取如下措施来解决: 1)通过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来吸收过剩的人力资源。 2)加强员工培训。 3)减少工作时间。 4)裁员。

5)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提前退休。 6)合并或关闭一些臃肿的机构。 (二)人力资源供给小于需求

人力资源供给小于需求,出现员工供给短缺,一般可采取如下政策和措施解决: 1)把内部处于相对富余的人员(经过培训后)安排到人员短缺的岗位上去。 2)进行技术创新,增添新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对人力资源数量需求。 3)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并给予相应的报酬,以应付员工的短期不足。

4)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面向社会招聘所需人员,可以录用一些正式员工、兼职员工和临时员工。

5)对组织的现有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效率,使其不仅能适应当前的工作,还能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并为职务的升迁做好准备。

6)外包。

(三)人力资源供求总量平衡,但结构不平衡 结构上的人力资源不平衡,是指组织中某些部门或岗位出现人员过剩,而另一些部门或岗位人员短缺。对于这种供需失衡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来协调:

1)通过组织内部人员的合理流动(如晋升、调任)来满足空缺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对过剩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将他们补充到空缺岗位上。 3)进行组织内外人力资源的流动,以平衡人员的供需。

总之,组织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不仅仅是保持员工需求和供给的总量上平衡,更重要的是实现员工在质量、层次、类别等供需结构上的平衡。

4、试述组织参与职业规划的意义和作用。P341

组织的发展依靠个人的发展,组织通过引导、帮助和协调员工的职业规划,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并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关注员工职业规划的组织在吸引人才上更具优势。有效的组织职业规划能够把组织的需要转化为员工个人的需要和自己要求开发的职业目标,既获得很高的个人满意度,又取得良好的组织绩效。现代企业能否赢得员工献身精神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能否与员工确立共同的目标,达成一致,使员工感到企业、部门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成就感和创新意识。

5、试述绩效考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P214 (一)考评本身方面的问题

1)考评标准不严谨。 2)考评内容不完整。 3)考评方法选择不当。

4)考评结果的反馈方式不当。 (二)考评人员方面的问题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考评者在对被考评者进行评价时,对被考评者的某种要素评价较高或较低,将导致对其所有的其他要素也评价较高或较低。

2)宽容或苛刻倾向。宽容倾向指考评中所做的评价过高。苛刻倾向指考评中所做的评价过低。

3)居中倾向。居中倾向也称平均倾向或调和倾向,是指大多数员工的考评结果都居于“平均水平”的同一档次,并往往是中等或良好水平。

4)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考评者只看到考评期末一小段时间内的情况,而对整个考评期间的工作表现缺乏了解和记录,以“近”代“全”,使考评结果不能反映整个考评期内的员工绩效表现的合理结果。

5)对照效应。对照效应是指由于考评者对某一员工的评价受到之前的考评对象的结果的影响,而使该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有误差。

6)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优先效应,是指考评者通常会根据所获得的关于被考评者的最初信息来评价其绩效的好坏,之后与最初判断相吻合的信息就容易被接纳,而相反的信息往往容易被忽略不计。

7)感情效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好有坏,在考评过程中,考评人员也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

8)偏见误差。偏见误差是由于考评者对被考评者的某种偏见而影响对被考评者的正确评价而造成的误差。

6、试述组合工资制。P248

组合工资制的特点是将薪酬分解民几个组成部分,分别依据绩效技术和培训水平、职务(或岗位)、年龄和工龄等因素确定薪酬额。组合薪酬结构使员工在各方面的劳动付出都有与之对应的薪酬,某员工只要在某一个因素上比别人出色,都能在薪酬上反映出来岗位技能工资制、薪点工资制、岗位效益工资制、结构工资制以及目前我国公务员实行的职级工资制等的薪酬结构都属于组合工资制。

1.岗位技能工资制。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基本要素的岗位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和技能工资为主的企业基本薪酬制度。它由岗位工资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