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东省烟台一中高三5月底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流过多少汗,流下多少泪,只为高考这一天;付出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努力,只为高考这一刻;高考这条路就算布满荆棘也要披荆而过,请相信天道酬勤,请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对自己充满信心,加油,祝高考成功顺利。

山东省烟台一中2018届高三5月底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细菌、蓝藻、玉米和人体细胞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玉米、细菌两种细胞的细胞壁都可用纤维素酶完全水解 B. 蓝藻、人体细胞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C. 四种细胞的膜系统都是以肉质网为核心建立 D. 四种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都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玉米和人体细胞属于真核细胞。

【详解】玉米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因此玉米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完全水解,而细菌细胞壁不可以,A错误;蓝藻是原核细胞,人体细胞是真核细胞,两者在结构上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B正确;细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C错误;细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而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体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明确两者之间除了细胞核、细胞器的差异,在细胞壁的成分上也不同,且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中。

2.浙江大学胡汛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了“用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新疗法,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小苏打水,去除癌细胞中乳酸分解产生的氢离子,使癌细胞更少地利用葡萄糖,从而加速癌细胞死亡;而通常使用的化疗则是注射放射性物质杀死细胞的方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癌变后细胞周期缩短,利用葡萄糖能力增强

B. 癌细胞中氢离子越少,越不利于对葡萄糖的利用,进而加速癌细胞死亡 C. 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并与氢离子有关 D. 该疗法于常规治疗中的化疗法的原理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代谢增强,因此利用葡萄糖能力增强,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注射小苏打水是为了去除癌细胞中乳酸分解产生的氢离子,使癌细胞更少地利用葡萄糖,从而加速癌细胞死亡,B正确;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根据“去除癌细胞中乳酸分解产生的氢离子,使癌细胞更少地利用葡萄糖”可以判断癌细胞吸收葡萄糖与氢离子也有关,C正确;该疗法与常规治疗中的化疗法的原理不相同,化学疗法的原因是抑制DNA的复制,导致癌细胞无法增殖,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为探究茉莉酸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NaCl浓度为100mmol·L-1为植物细胞的等渗浓度,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 成熟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此过程也有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B. 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C. NaCl和茉莉酸为自变量,细胞形态是因变量,结论是NaCl和茉莉酸对实验都起作用 D. ①和③都是对照组,②为实验组,通过③①②顺序用一个细胞可构成自身对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加入NaCI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③①对照说明氯化钠与质壁分离有关;①②对照说明茉莉酸能够抑制细胞质壁分离的发生。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内容分析,实验①发生了质壁分离,而添加的NaCl溶液为植物细胞的等渗浓度,说明成熟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也有无机盐离子的吸收,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导致液泡体积变小;由①②组实验可以看出,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B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NaCl、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①和③都是对照组,②为实验组,通过③①②顺序用一个细胞可构成自身对照,说明茉莉酸可以抑制质壁分离的发生,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实验变量的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4.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Ⅰ所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Ⅱ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只有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 B. 图中A点后,细胞膜外Na+的含量依然高于膜内 C. 曲线Ⅱ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 D. 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是协助扩散,扩散的速率与浓度差有关;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维持外正内负。据图分析,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细胞膜内钠离子从A点开始增加,到B点不再增加;膜电位与钠离子含量同步增加并到达最大值(C),但是随后又逐渐降低到初始水平以下(D)。 【详解】实验过程,膜内的钠离子含量增加,说明M溶液中的钠离子含量减少,导致M溶液的含量减少,因此也影响了其他离子的浓度,A错误;图中A点后,膜内的钠离子含量在增加,而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因此细胞膜外Na+的含量依然高于膜内,B正确;培养液M中Na+的

浓度越高,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单位时间内钠离子内流数量增加,动作电位峰值越大,C正确;图中

C点时为动作电位,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5.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且节瓜的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节瓜的性别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 C. 若aaB_ 为全雌株,则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 D. 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控制节瓜性别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是双杂合子AaBb,同时也说明了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b,全雌株、全雄株为A_bb或aaB_。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节瓜性别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b,其中纯合子占(1+1)/(9+1)=1/5,B错误;若aaB_为全雌株,则实验二中纯合全雌株aabBB与正常株(A_B_或aabb)杂交,子一代正常株:全雌株(aaB_)=1:1,说明亲本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C正确;实验一中,F1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因此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实验一的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突破口,判断子一代的基因型以及三种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进而分析实验二并预测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

6.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 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由H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 C.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 H包括多种动物,这些动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竞争时可能通过行为信息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G为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H为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C为肉食性动物,是次级消费者。根据图中数据计算,H固定的能量=12.6+29.3+18.8+2.1=62.8 J/(cm·a),G固定的能量=62.8+12.5+293.1+96.3=464.7 J/(cm2·a)。

【详解】图中G、H和C构成了食物网,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固定的能量为12.6 J/(cm2·a),H固定的能量为62.8 J/(cm2·a),G固定的能量为464.7 J/(cm2·a),因此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62.8÷464.7×100%=13.51%,由H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12.6÷62.8×100%=20.0%,B正确;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该生物群落在图示食物网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这个环境中的所有其他生物(如分解者),C错误;H为多种植食性动物,它们之间表现为竞争关系,竞争时可能通过行为信息表达,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够弄清楚能量的几个去向,先计算H固定的能量,再计算G固定的能量。

7.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