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论文 (终稿)

构建初中数学 “生态”课堂,拓宽核心素养发展之路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初探

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 王春林

摘要:本文从实用主义教育即生长的理念出发,围绕学生素养的培养,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时弊,提出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建设的主张。即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和谐发展关系。这样的数学课堂应当拥有和谐的氛围,关注生命的成长过程,充盈教师的智慧之光,激发学生的自主之思,也必将值得期待。进而,笔者对初中数学实施“生态”课堂建设策略从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过程的关注以及教师智慧与学生自主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生态”课堂 核心素养 自主 智慧 成长 正文

当前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教师及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现代核心素养的合格公民,数学学科教学当然应当承担起其应有的使命。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可见,其一,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路径依赖于学校,依赖于学科教学,学科素养是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合格公民的核心素养的基石,学科素养培养关乎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成败。其二,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人的角度出发,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育教学,思考学校的一切活动。

以此视角审视我们的数学学科教学,我们发现:我们的教学理念已从以往的教给学生知识(知识本位)发展为培养学生能力并重(人本位)。我们进一步发现:教给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固然是我们的应有之义,但我们真正所要做的应该是在这个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学会有逻辑的推理,辩证的去判断,即让学生获得成长和成长的力量,为他们的人生奠基。以此视角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无奈的承认:我们的课堂却几乎没有发生太多质的改变,PPT、投影仪、互联网+等等再高超现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堆砌不起理想的完美课堂,僵化、机械、死板的教学形态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数学“生态”课堂建设的理念。那么什么是“生态”? “生态”原意为: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联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课堂就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进一步发展为师生借助学科教学这一媒介在不断互动中获得的共同成长,是一种不断走向自我完善、和谐发展的共同体。因此,自主、和谐、发展是“生态”课堂的主题。这样的数学课堂应当拥有和谐的氛围,充盈智慧之光,激发自主之思,也必将值得期待。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生态”课堂的探索激发起数学教师的思考,促进课堂教学的实践的变革,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一种自觉。

对于”生态”课堂的构建,教育界早有研究,但就其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涉及不多。我们认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育理念。数学教师在实施“生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具有以下的思想认同,即:有尊严下的和谐;关注过程下的发展;讲究智慧下的自主。并且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想认同,才能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策略,用行动成就成长,让数学课堂的“生态”“鲜活”起来。

一、 “有尊严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生态”课堂是具有人文精神的和谐课堂。(教学环境是建立在以尊重每一位学生前提下的共进和谐的氛围)

建立和谐共进的教学环境,培育“生态”课堂最初的土壤。就是说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从人本的角度去关注每一名学生,平等的看待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因为这种差异正是个性化教育所关注的对象,数学教师要摈弃唯成绩论,用尊重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学习自尊,用等待种子发芽的耐心与坚持寻找学生个性的闪光点。

1、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教育教学,即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也许是因为学科特点的原因,数学学科上学生的个体差异显得尤为明显,表现在教学成绩上,学生成绩优劣差距巨大,少数学生成绩优异,能力突出,数学课堂往往成为教师与优生间的师生对答,曲高和寡,大部分学生疲于奔命,甚至少数学生早早掉队,对数学望而生畏,这哪里还有什么尊严。现实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放低我们的视角,用学生的角度观察、思考,用我们的睿智与努力为学生打开数学学习的最初的那道门。唯有如此,数学才有可能向学生展现出其应有魅力与价值,让学生找到数学课堂的存在感。

2、用尊重的态度唤起学生的久违的尊严。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自然界的规律告诉我们,生物的生长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每一名学生就像种子一样,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有适宜的环境普通的他也会焕发起成长力

量,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用教师的亲和力、若错之量让学生获得平等的尊严。

3、用耐心与等待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我们常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自觉忽略了那个懵懵懂懂的他(她),我们很有可能所作出的教学安排是理想化了的,在教学进度的压迫下许多数学教师在等与不等中徘徊,最终一批学生就像掉队的士兵,与我们渐行渐远。其实我们还是先学学农夫吧。农夫只有掌握了种子的特性并按时令播种、培育,然后就是要做漫长的等待,才有最后的收获。教师就是要做耐心的农夫,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性,他的闪光点,给予应有的人文关照,让这种成长成为可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每一名学生都应平等对待,甚至对特殊学生要特别关注,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更要保护后进学生的学习自尊,不打击,也不放弃,用耐心等待让他或她在你的手下获得应有的成长。

二、关注过程的发展才是真发展:“生态”课堂是生命成长的课堂。(学生发展是建立在关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成长)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发展。人本主义发展理念与“生态”课堂教学思想不谋而合,这是所有生命体的发展的不变真理。生活、生长、发展,要求我们关注其过程,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考的过程来感悟的。没有这个过程发展就不可能产生。因此,”生态”课堂要关注过程,再现过程,带领学生经历过程,经历成长。

那么如何关注过程激活学生的学习“生态”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妨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1.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再现,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

“生态”课堂是成长的课堂,成长是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要带领学生回到问题的最初,从问题的产生开始设计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创设适宜的情境,数学的核心是问题,围绕问题创设情境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在激疑启思中唤起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2.给学生有层次的问题空间,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学生因个体差异、能力等不同,带来学习的进度、层度的不同,因此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要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要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以是教师设计,另一方面是学生提出。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