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家的孝道以儒家孝道为参照

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墨子·公孟》) 墨子说,那些不信鬼神的人却劝人学习祭礼,这就像没有宾客却学习接待宾客的礼节,没有鱼却结鱼网一样。墨子强调,中国自古十分重视鬼神。周武王尊敬鬼神,诸侯对众神加以祭祀,同姓诸侯立祖庙进行祭祀,异姓诸侯对本国的山川给予崇拜。“古者圣王必以为( 有) ,其务鬼神厚矣。又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故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咸恐其腐蠹绝灭,后世子孙不得而记,故琢之盘盂,镂之金石以重之。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以取羊( 祥) ,故先王之书,圣人( 之言) ,一尺之帛,一篇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 又) 重之。此其故何 则圣王务之。”( 《墨子·明鬼下》) 墨子认为,祭祀应心存敬重,不能做表面文章,走形式。如果心不在焉,仅仅是展示虚假的礼仪,只能亵渎神灵,弄巧成拙,不能起到良好效果。墨子对祭祀的效用、功利价值,进行了论证和直接的辩护。他认为祭祖先、人鬼的利益很大,从利害关系比较的高度,指出了祭祀的价值和祭祀之礼存在的必要性。针对人们认为祭祀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观点,墨子指出祭祀祖先不会造成浪费: 祭品在祭祀鬼神之后能被宗族内外的人食用,不会造成物质上的损失; 祭祀活动可以联络家族、乡里的感情,营造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祭祀能获得鬼神赐福,“上以交鬼之福,下以合欢聚众,取亲乎乡里”,皆大欢喜。《墨子》论及祭祀之功用说: “古者圣王,明鬼之所憎,一求兴天下之害( 利) 。”( 《墨子·尚同中》) 墨子对人们怀疑甚至否定鬼神的存在及其威力的见解进行了批评,强调祭祀使每一个成员可在寻根溯源的过程中追思祖宗和鬼神,心有所归,增强了家族凝聚力、向心力,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有利于后人,效果明显。

墨子一方面主张祭祀的功利效果特别明显,另一方面又认为要心理虔诚排除功利追求,有些自相矛盾。他强调鬼神的客观存在,要求人们对此坚信不疑,嘲笑那些表面的、假惺惺的祭祀的做法,极力主张祭祀的人要严肃、认真、虔诚,否则将会受到鬼神的严厉惩罚。例如,纣王轻视鬼神,导致众叛亲离。针对重祭祀却遭祸的情况,墨子也有解答。当时曹公子富有,讲究祭祀鬼神,效果并不好,反而家人死亡、六畜不繁、自身困病,不知道祭祀是不是真有用。墨子说: 鬼神希望人的东西很多,希望人处高官厚禄时可以让贤,财物多了可以分给穷人。鬼神难道仅仅是想取食祭品吗 现在你处在高官厚禄的位置上却不让贤,这是第一种不吉祥; 财物多不分给穷人,这是第二种不吉祥。现在你应该反思祭祀鬼神的意图和行为,责怪鬼神是没有道理的。墨子反对祭祀为了满足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实现不了就怪罪于鬼神,“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致使“天鬼不说”( 《墨子·公孟》) 。许倬云先生认为: “这何等纯洁,何等虔敬的宗教态度,不知可愧杀多少烧香拜佛,祈祷上帝,而只求一己福祉的人。”①

墨家对祭祀祖先和亲故的孝认识,体现了传统孝文化强调的慎终追远,对于家庭美德和社会道德的发扬光大,都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墨家作为文化传统的继承者,祭祀关注表现突出,一反常态,强调礼仪在祭祀方面的运用,但是经过墨家的改造和处理,效用性、虔诚宗教性和礼仪性合一,则不同于儒家的祭祀方式。钱穆先生指出: “死者去远,能时时追思之不忘,而后始有祭礼。生人相处,易杂功利计较心,而人与人间所应有之深情厚意,常掩抑不易见。惟对死者,始是仅有情意,更无报酬,乃益见其情意之深厚。

故丧祭之礼能尽其哀与诚,可以激发人心,使人道民德日趋于敦厚。”②但是,祀人鬼这样的做法,使“墨学很厚重的披上了一层宗教的面幕”③。 ① 许倬云《求古编》,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06 年,第322 页。 ②钱穆《论语新解》,成都: 巴蜀书社,1985 年,第12 页。

③钱穆《墨子惠施公孙龙》,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1 年,第30 页。 结束语

我们认为,墨家的孝道是“清庙之守”的简孝。其孝道实质在利,其方式强调节约,其心态主张虔诚。墨子的孝涉及人的三大方面———生、死、祭,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其极端的效用、功利主义,忽视人的生命价值和目的价值的可贵【恰恰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对孝道全面和深远的认识落后于儒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上的倒退。冯友兰指出,墨子思想的实质是功利主义,例如节用、节葬,就是从对于人们的利益出发进行认识、进行算计的。①典型功利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在墨子身上,都有明显的反映。着名汉学思想家葛瑞汉( A. C. Graham) 指出: “墨子自身是道德主义者,他们用功利原则来判断所有问题,他们从诡辩论者获得的是建构一种逻辑十分复杂的功利主义( utilitarianism) 的工具。”②《汉书·艺文志》的总结很全面: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 选士大射,是以上贤; 宗祀严父,是以右鬼; 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 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 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清庙之守”的概括,很贴切地表达了墨家孝道( 包括祭祀礼仪) 的精华,一方面在祖庙、家庙守灵,对于祖先和父母,很敬畏、很庄重、很虔诚,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此“庙之守”的特点为“清”,丧葬和祭祀上冷清、清净、务实、节俭,无铺张、无奢华、无喧闹。墨家的孝道伦理,包含着“明鬼”的虔诚的宗教情结,其对中国广大的普通百姓的孝德、孝行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中国孝文化里包含了很多墨家元素。我们应对墨子的孝道伦理,进行认真研究和反思。 责任编辑: 张克宾

① 冯友兰说: “墨子所有底主张的理论底根据,都是功利主义底。”见氏着《贞元六书》( 下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735 页。

② 葛瑞汉着,张海晏译《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第9 页。

周易研究2014 年第1 期( 总第一二三期) 收稿日期: 2013 - 09 - 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先秦七子的君子观研究”( 13BZX073)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墨子伦理思 想的当代审视”( 11YJA720022)

作者简介: 孙君恒( 1964 - ) ,男,河南省邓州市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伦理文化研究。陈丽( 1988 - ) ,女,湖北汉 川人,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伦理文化研究。

On Filial Piety in Mohism SUN Jun-heng and CHEN Li

(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1,China)

Abstract: Filial piety in Mohism is manifested in benefiting one’s parents when they are living,tackling their death with thrift in funeral,

and showing devoutness when offering sacrifices. The essence of its filial piety lies in benefit,the mode of it stresses thrift,and

the mentality of it holds devoutness in esteem. The filial piety in Mohism upholding serving and benefiting the parents but despising

and even neglecting respecting them in accordance with rituals,making them pleasant with music,and venerating them with sincer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extreme utilitarianism;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in Mohism in dealing with“loving one’s own parents”and“loving

other persons’parents”; though thrifty funeral advocated by the school is adoptable,it ought to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appropriate

contexts and prospects; Mo zi’s direct defense and argument for the utilitarian value of sacrifices and taking spirits and ghosts as

the ultimate religious judge for filial piety is a mixture of devoutness and supersti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expressions

of filial piety in Mohism through three aspects of living,death,and sacrifices,points out its rationality and limits in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and particularly criticizes its extreme utilitarianism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esteem of life and aims.

Key words: Mohism; filial piety; benefiting parents; thrift in funeral; awareness of ghosts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