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导学案 学生版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 题 《过秦论》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主 备 审 核 边 强 使用教师 编写时间 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课前导学】

一、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者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至太中大夫。他学识渊博,很有抱负,曾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张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大夫之责,哭泣岁余,以至郁郁而死,年仅33岁。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辞赋有《鵩鸟赋》《吊屈原赋》等。其作品经刘向整理为《新书》(58篇),贾谊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

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故刘向把他比为古之伊尹、管仲。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主张国家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重视礼乐,严明等级;同时也杂有法家运用法术势,力主中央集权,削弱诸侯权势和道家的貌似旷达实为消极等思想。这些反映到他的政治主张上是积极进步,富有进取精神的。贾谊散文开两汉政论风气之先,扣紧时代脉搏,针砭时弊,说理透辟晓畅,深刻犀利,言词激切,理足气盛,如《论积贮疏》《治安策》等;而《过秦论》更以铺张扬厉,排比渲染、词采绚丽见长。影响所及,非但两汉,下及唐宋奏议,骈文莫不受其遗泽。故鲁迅评为:“惟谊尤有文采,而沈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

二、写作背景

《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栗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

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论“古”是为了说“今”,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教训,振聋发聩,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三、相关知识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四、熟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崤函之固( ) 孝公既没( ) 膏腴之地( ) 陈轸( ) 召滑( ) ....

逡巡( ) 遗镞之费( ) 流血漂橹( ) 鞭笞天下( ) 俯首系颈( ) .....蒙恬( ) 藩篱() 以愚黔首( ) 隳名城( ) 销锋镝( ) .....

践华为城( ) 良将劲弩( ) 瓮牖绳枢( )( )( ) 墨翟( ) ......蹑足行伍( )将数百之众( )锄櫌棘矜( )( )銛于钩戟长铩( )( )( ) .....谪戍之众( ) 度长絜大( )( )比权量力( )万乘之势( )一夫作难( ) ......

【课堂导读】

一、研读文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

朗读提示:注意语势,体现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整段以中速读。 2、解释重点词句。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 .(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固: 以: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席、包、囊: 天下、宇内、四海、八荒: (4)当是时也 是: .(5)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 斗: (6)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而: 河: ..3、翻译重点句子:

(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2)外连衡而斗诸侯。

4、本段写了那些信息,请找出文中原句并简要概括。

二、研读文章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朗读提示:应注意以下两方面:①秦国“从孝公既没……南……西……东……北收要害之都”语调上扬,应有秦扩张领土、势力空前增强的气势。②六国攻秦、赂秦、服秦三部曲:“诸侯恐惧……叩关而攻秦”众诸侯约从缔交,罗致人才,戮力攻秦,语势上扬,以诸侯之强反衬突出强秦之不可战胜;“秦人开关延敌……争割地而赂秦”,强秦轻而易举,获得大胜,六国却不堪一击,语势由强到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应由低缓的语气读出。最后一句轻描淡写一语带过即可。

2、解释重点词句。 (1)孝公既没 没: .(2)蒙故业,因遗策 蒙: 因: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