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集粹》复习卷

《宋词集粹》复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作者: ,字 ,号: ,朝代: ,选自: 。 2.解释字词。

① 关河: ② 梦断: ③ 鬓先秋: ④ 胡: ⑤ 空: ⑥ 天山: ⑦ 沧洲:

3.本词上片描绘了 ,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陆游 。

4.“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的意思是 ,借用 的典故,回忆再现了当年 的情景。 5.“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意思是 ,借用 的典故,表达他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

6.“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中“未、先、空”字抒发了作者 。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和 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抒发他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中“觅”字写出了词人年轻时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此生”三句是内心独白,也是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9.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书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1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痛苦。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10.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 “尘暗旧貂裘”表现了作者现今生活的悲凉。 C. “鬓先秋,泪空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满。 D. 结尾三句作者总结一生,反省现实,表达爱国情怀。 11.对整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词是作者晚年隐居以后写的,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作品。 B.本词的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本词反映的是作者在倍受打击并已年老体衰之时,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12.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但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代指闲居之地。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两句词人再现昔日满怀壮志奔赴前线的英姿。“觅封侯”借典故写自己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中 “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饱含惆怅之情。

C.“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词人总结一生,表达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同时更是在感慨个人不得志。

D.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上片思昔,下片抚今。

2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作者: ,字: ,号: , 朝代: , 他是 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选自: 。 2.在括号中注音,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① 少年: ② 不识:

③ 层楼: ④ 强( ): ⑤ 识尽: ⑥ 欲说还( )休: 3.这首词是通过 与 , 与 的对比,表现了词人 ,也是对南宋朝廷的 。 4.上片的“愁”指的是 下片的“愁”指的是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 B.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 C.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D.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

6.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上层楼”是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B.“强说愁”说明年轻人已经有了斯文习气。 C.“识尽”概括了词人半生的艰辛历程。 D.“欲说还休”暗含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7.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回忆作者少年时代不知愁苦。 B.下阕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 C.此词上、下阕里“愁”的含义是相同的。 D.全词构思新巧,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8.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强说愁”写出了年轻人的志高远大、好胜纯真。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