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都以金钱地位来衡量成败, ????你却满足于别人得到善待与爱惜, 孩子,你将会比我们这一代更精采。
第四课??基督徒的世界观
经文:创1:26-28;约一2:15-17;约17:15-19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由谁掌权的?我们该如何在世界生活?面对世界,基督徒的角色是什么?这些问题与我们的世界观有关,相信也是许多基督徒经常疑惑的问题。不同的答案引申出不同的世界观,表达了人们对现实、对人、对神的态度。传统教会所教导的世界观可以说是既复杂又矛盾的。在关于世界的主权方面,传统教会有认为世界是一个纯物质的,是由撒但掌权的;又有认为“这是天父世界”,神是历史的主宰。关于基督徒的角色,有说“这世界非我家”,基督徒只是世界上的客旅,所以“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有说世人是世界的管理者,应当管理好这个世界,应该成为世上的光、世上的盐。
撒但掌权的世界观、天父掌权的世界观与世上客旅的角色、世上光盐的角色等铸就了两种不同的信息,即“爱世界”与“不要爱世界”。“爱世界”与“不要爱世界”同时在教会讲台上传讲,同时存在于基督徒的观念之中,使基督徒处在矛盾的观念里,甚至使不少基督徒无所适从。该矛盾观念首先产生教会的两极基督徒,即遵照“不要爱世界”的教导而献身的教牧人员与因“爱世界”(不一定是遵照“爱世界”的教训)而全身心投入世界的挂名基督徒。当然,在教会中占多数的则是混合两种观念的矛盾心理基督徒,他们存着若即若离的矛盾,整日活在担心太“爱世界”与不够爱主的内疚中。所以在教会中经常会听到基督徒埋怨说:“做基督徒很难啊!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专职传道人真有福,可以无忧无虑地,专心侍奉神。那些世俗的人倒是干脆,做什么都没关系。”他们既对教牧人员的超脱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又对世俗人们的洒脱感觉不甘堕落。结果就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矛盾里,活在属灵与世俗的夹缝中,活在不上不下的尴尬中。因此,建立正
确的世界观,使基督徒面对属灵与属世的追求都有重要作用,对教会健康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这是天父世界(创1:26-28)
“这是天父世界”是经常在教会中唱颂的诗歌。它一方面表达了神的创造大能,另一方面见证了人对世界应有的态度。这与传统教会所理解的有差异。传统教会认为世界的权柄因人的犯罪让给了撒但,所以人类都附在“那恶者”手下。然而,圣经却将神的主权与人的权柄表露无遗。
1.神是历史的主
关于谁是历史的主,有不同的理解:首先,认为人类历史操纵于命运或机缘之手。这种宿命论的观点表示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命运所安排,甚至包括人的境遇。因此,人的奋斗与努力是无谓的,因为都已经被“安排”好,人是无法改变的。其次,认为人类历史被撒但所操纵。人类要么受其完全辖制无法逃脱,要么放弃世界、完全避世。在耶稣出生前,犹太教中的昆兰社团,就认为世界已败坏至极,遂离开耶路撒冷,隐居于死海边的昆兰地方。
真正符合圣经的世界观,则认为神是历史的主。命运、撒但都不是历史的主宰,神才是历史的主。杨牧谷说:“如果历史要有意义,在一方面,就必须要有一不属于历史本身的新因素,来赋予历史意义作为其目的;因为过程不可能是目的,故此一切属于历史的也不能成为历史的目的。而在另一方面,因为一切不在历史之中的也将不能改变历史,故此,要改变历史的新因素也必须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才能将历史改变。”这种切入历史并改变历史的因素就是神。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就是改变历史的新因素。“本不属历史的神,亦是历史的主,来到世界并成为了耶稣基督,活在历史中,是真正的神和人。但如果耶稣基督死在历史中,他又会被历史的力量所囚禁。所以,耶稣的复活又
使他再超越历史本身。”这个因素既打破了命运的安排,又胜过了撒但的权势,使历史走在神所导向的目的中。
虽然我们将神视为高高在上,存在于灵界之中,然而神却从来就是历史的主。从世界的被造来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开创了人类、世界,甚至是宇宙的历史。尽管撒但一度掳掠罪人,一度被称为“世界的王”(约12:31,14:30,16:11),但它却从未是历史的主宰。诗人“耶和华坐着为王”(诗29:10)的宣告,使我们肯定神并非对历史不闻不问。主耶稣所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5:17),告诉我们神从未停止对于世界的维护。虽然人类犯罪与神隔绝,从而伏在撒但的罪恶权势之下,但神却没有因着人的罪而被赶出历史,也没有从历史中引退。神为救赎罪人而介入历史的“道成肉身”更是证实了神对世人的爱,即保罗所说:“神的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
2.人是世界的管理者
人是世界的管理者,若从神创造的原旨来说,相信是无人可以否认的。但若说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人始终背负着这个使命,相信有许多人是不能接受或不敢承认的。诸多教会的观念认为人犯罪后,人的尊贵形像已全被破坏,也因此失去了原本神所赐的管理者的地位。然而,我们若查考圣经,就不难发现这种扩大罪的能力的观念是不符合圣经教导的。在创世记的记载中,神不单在创造人类之初提出“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1:26),也在该隐杀死兄弟亚伯之后提出:“当 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创5:1),甚至在大洪水灭世之后与人立约时提出:“因为 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创9:6)。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时,在神肯定犯罪之后的人并没有因为罪恶而失去神的形像,甚至也没有失去其大地的管理者的地位,神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创9:1-2)
传统教会将罪恶的力量无限扩大,甚至达到无所不能的地步,经文却告诉我们罪恶虽然使我们在属灵上与神隔绝,但不能剥夺或破坏人拥有的神的形像,更不能夺去神在创世之初就已经赋予人类大地的管理者的地位。
“这是天父世界”,使基督徒对于自身多一份肯定,对于神重新建立感恩的心,对于世界则多一份爱和使命。在日益受到破坏的世界,我们应负起使命,重新负起“管理”的责任。在世生活,我们不能用消极避世的态度,而应积极地成为大地的管家。
二、这世界非我家(约17:15-19)
厘清对于世界的观念,负起管理大地的责任,却又需要清楚基督徒并非因此给予那些完全投身世俗追求的基督徒冠冕堂皇的理由,使他们无需再为自己放弃属灵的追求而内疚。那位来找耶稣求问永生问题的少年财主,在地位、财富、敬虔、善行上都可谓是无可挑剔的,但在他心里依然觉得“缺少什么”。当主耶稣要求他变卖一切来跟随主的时候,他却忧忧愁愁的走了,圣经作者最后评论说:“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太19:16-30)在主耶稣的要求里却是:“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27-28)我相信主耶稣的话令我们许多基督徒甚是纳闷,以为主耶稣太过严厉。既然圣经已经明示“这是天父世界”,我们又是大地的管理者,为什么还不放手让我们去“爱世界”?我想,前一课中所罗门在《传道书》中的智慧的话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就算我们得着一切,若无视神的存在,“虚空”仍然是人生的主题。所以,主耶稣强调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
面对世界,我们需要为神的缘故成为大地的管理者,负起使命为神工作,却又需要摆正自己追求的态度,明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位入世而超世的基督徒。
1.不属世界(约17:16)
主耶稣将基督徒的身份从本质上与世界分别出来,他说:“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约17:16)。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世人的眼光来看,他们认为人生在世界,终结也在世界。这种观念的将人完全置身于世界与物质,成为单纯的世界公民,成为物质的奴隶。但主耶稣的话却从属灵的角度告诉我们,基督徒虽身处世界,却不属世界。基督徒有永恒的生命,是超越世界和物质的。我们用一个比喻来理解:人人都有自己的房子。在房子里都有自己心爱的家俬。不管是红木家具,或是液晶电视,甚或真皮沙发,都是我们所拥有的,但我们却不受它们的限制,也不会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属于我们的,但我们却不属于它们。
2.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罗12:2)
保罗在“活祭人生”中提出自己对世界的要求,他认为所有愿意奉献自己成为活祭的基督徒都应当“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世界的模式。不管是处世方式,或是生活态度,与圣经的教导相去甚远。人们可能会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可能会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可能会为谋求财利而出卖灵魂,可能为图一时之快而牺牲他人。人们的观念里,以金钱的多寡来衡量人的价值,以地位的高低来衡量人的成败。现代人放弃持之以恒的追求态度,转而期待“命运之神”的降临,放弃坚持原则转而梦想人们的喝采。然而,这一切都不是基督徒应有的模式,“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就是要求基督徒从这些方式、态度、理念中分别出来,转而寻求神的旨意。
3.不要爱世界(约一2:15-17)
约翰的教导给予基督徒具体的导向:“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 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他在此提出暂时与永恒的观念。“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是暂时的,是不能存到永恒的;“遵行神旨意的”才是永远常存的。前面的课程里,我们已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