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阅读书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作 者: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
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
出版信息:人民出版社
1999年7月第一版
2003年10月北京第5次印刷 字 数:521千字
作者介绍: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中共中央编译局拥有一大批翻译、研究、信息和编辑人才,并常年聘请英、德、法、西、俄、日等语种外国专家协助工作。与国内外许多相关组织和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学术交流领域不断拓展。中共中央编译局坚持“为中央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恪守“翻译与研究并重、研究经典文献与研究现实问题并重、理论研究的深入与理论宣传的普及并重”的原则,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努力作出贡献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成立于2006年1月23日,负责高等学校学生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宏观指导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负责高等学校稳定工作和政治保卫工作,及时反映和处理有关重大政治问题和突发事件 作者列表:
中共中央编译局李其庆、周亮勋、胡永钦、何宏江、丁世俊、翟民刚; 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谷春德、陆贵山、梁树发、张雷声; 北京大学陈占安、钟哲明、赵光武、阎志民等。
引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1998
年6月联合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建设,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和中共中央编译局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组织选编了供文科类硕士研究生使用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这里主要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著作、文章, 其中马克思的著作选录了10篇,包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共产党宣言》、《致约魏德迈》、《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第一卷(节选)、《法兰西内战》(节选)、《哥达纲领批判》、《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恩格斯著作有11篇,包括《反杜林论(节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致弗·凯利-威士涅韦茨基夫人》(1886年12月28日)、《致玛·哈克奈斯》(1888年4月初)、《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日)、《致弗·梅林(节选)》(1893年7月14日)、《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列宁的著作有16篇,包括《怎么办?》、《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社会主义和宗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论欧洲联邦口号》、《谈谈辩证法问题》、《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节选)》、《国家与革命》(节选)、《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幼稚病》(节选)、《青年团的任务》、《论粮食税》、《十月革命四周年》、《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论我国革命》等;其中收入斯大林著作2两篇,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节选)、《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节选)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诸多经典著作学说史国际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最具感召力的学派理论,这些经典著作中所蕴藏的学说划别了世界中世纪以后保守的传统理论与革命的批判理论的类别。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跨越三个世纪近200年来,经过列宁、斯大林等丰富补充,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其发展的特色已经分类为苏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但这些经典论著的产生及发展给中国现实的发展具有广阔而深切的意义,即使在当下,这些著作依旧焕发出其生命价值及时代精神。
对于研究生学习而言,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学习必不可少的方法指导和理论基石,而学习马克思主义正是要从这些经典著作中体会、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否定辩护现存社会秩序的传统理论、预设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体制、创立自己学派特质的总体学说的著作,给与马克思主义学习的最基础的、最有效的学习途径。
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共
篇著作,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及主要理论的阐述。
39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共有十一条,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包括第一、二条。马克思在这部分中,从总的方面指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在于不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分论,包括第三至第九条。马克思在这部分中批判了就唯物主义不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揭露了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第三部分是结论,第十和十一两条,这两条是对整个《提纲》的总结,马克思在这部分阐明了哲学的阶级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的实质。
2.《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合写的第二部著作,由于全本内容较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但还没有对他们得思想进行全面的总结表述。在这本著作中吗,对论敌的批判被用作作者阐述自己见解的方式。此外,著作的主题是要“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思想传统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化界。由此可见,这部著作有其独特的价值,新思想是在同旧思想的批判关系中确立的,阐明这种批判关系本身,无论对于新思想的创立者来说,还是对于新思想的学习者来说,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的一篇文章。在这部著作中,运用唯物史观,科学研究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总结了工人运动的新经验,全面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即: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论证了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批判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梳理起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
《共产党宣言》共由三节组成,分别是《第一节: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第二节: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第三节: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和目的》,其出版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人称为是用警句写成的著作,是一部界碑性的著作,是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 4.《<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这部著作是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写成的,这片《导言》是他的经济学手稿的开头部分。这是一篇没有完成的《总导言》草稿,《总导言》是为他计划中的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作的。
在《导言》中主要阐释了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在经济运转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的重要观点有“个人与生产的关系”、“生产时生
产一般、生产特殊和生产总体的统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交换就是其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决定”等。
5.《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选取的《资本论》第一卷中的文章有:《1867年第一版序言》、《资本的生产过程》中第二篇第四章即《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生产过程》中第三篇第五六七章、《资产生产过程》中第七篇中第二十四章即《所谓原始积累》等。主要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6.《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原名《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马克思写于1875年4月至5月初。这部著作当时没有发表,1891年恩格斯为反对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 思潮,帮助制定正确的纲领而发表,并为公开发表撰写了1891年版序言。
这部著作批判了爱森纳赫派领导人向拉萨尔派的无原则妥协,批判了拉萨尔派机会主义的经济观点、政治观点和策略思想,第一次阐明了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原理,分析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个革命转变时期即政治上的过度时期的思想,指出这个时期的国家之恩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些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7.《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写于1879年12月至1880年4月底的一部著作,分期发表于1880年3~5月。它是恩格斯应法国著名工人运动活动家保尔·拉法格的请求,将不久前发表的《反杜林论》引论中的第一章“概论”、第三篇中的第一章“历史”和第二章“理论”改写而成的一篇独立著作,它在科学社会主义问题上几种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该部著作对于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启蒙和奠基意义。主要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马克思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8.《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于1884年3~5月,1884年10月第一版。在1891年问世的第4版中,恩格斯又根据当时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重要的修订,并写了序言说明。
这部著作系统而科学的阐述了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阶级本质。恩格斯指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私有制产生的过程,这就推翻了当时占有统治地位的关于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私有制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
读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中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之永恒魅力所在。
一、强烈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强烈的实践品格可以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到明显的确证和
其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也佐证了这一点。《提纲》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只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当做实践去理解,因此,他们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其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明确地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创新的新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哲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新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只是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还说明了自己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从《提纲》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
二、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哲学产生于资本全球化的自由竞争时代,本质上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产物。从产生之日起,就对这个社会造成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两级分化,不断揭露和批判,从而时时提醒一切富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不断地反思这个似乎是“永恒天国”的社会。马克思哲学与生俱来的批判性精神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进步意识、忧患意识、求真意识和反省意识等的总和。
三、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研读,让我感受颇深的一点是:从其著作中折射出来的对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在宣言中马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用暴力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哲学关注的中心,就是现实的人的生存现状。在笔者看来,只要这个社会还有现实的人的存在,就必定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因此可以说人文主义精神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总结
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细心的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思索你将会发现马克思其实远远地走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像一些无知的人们自信的以为那样已经把马克思远远的甩在身后了。马克思博大精深的理论远远还未过时,相反正如笔者前文所感悟到的马克思的一些精神必将闪耀永恒的光芒,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中国所取得的成功并被确认为光放的主流意识形态,无疑雄辩的印证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预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