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0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0首页

授课顺序 20 讲授课题 专业及班级 12级学前班 授课日期 4.5 复习重点与思考练习

【教学主要内容】 复习和背读章节重要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运用本章节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第1页,共8页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0 次课讲稿

第2页,共8页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复习旧课】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1.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识记和恢复(再认和再现)的中间环节。 2.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保持阶段.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方面变化.就“量”而言.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显著表现就是遗忘;就“质”而言.因知识经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回忆的内容会变化。有的内容变得简略了、概括了.不重要的细节消失了;有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的却变得更加具体、夸张、突出学前儿童年龄小.大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知识经验缺乏.更容易变化,忘事。因而对学前儿童记忆保持的要求不能太高,而应实事求是,符合记忆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孩子学习知识,要注意巩固率或识记后的保持率。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 (一)遗忘

即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再认或再现时发生错误。有几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再现;完全遗忘,既不能再现也不能再认;临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永久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再现。 (二)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 (三)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回涨)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使复习方式多样化,做到眼耳手脑并用。正确看待“回涨“现象,利用这一规律组织孩子学习、游戏。

三、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

第3页,共8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