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5.2.14.1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5.2.14.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

5.2.14.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中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5.2.15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5.2.15.1对于摩擦型基桩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5.2.15-1)

5.2.15.2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

荷载Qg(根据本规范第5.2.16条确定),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5.2.15-2)

5.2.15.3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本条中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5.2.16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5.2.16.1单桩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5.2.16-1)

当降低地下水位时:σ′i=γ′i2zi(5.2.16-2)

当地面有满布荷载时:σ′i=p+γ′i2zi(5.2.16-3) 式中(qnsi——第i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

δn——桩周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5.2.16-1取值; σ′i——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γ′i——第i层土层底以上桩周土按厚度计算的加权平均有效重度; zi——自地面起算的第i层土中点深度; p——地面均布荷载。

负摩阻力系数δn表5.2.16-1

注:①在同一类土中,对于打入桩或沉管灌注桩,取表中较大值,对于钻(冲)挖孔灌沟桩,取表中较小值;②填上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 ③当(qnsi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时,取正摩阻力值。 对于砂类土,也可按下式估算负摩阻力标准值:

(5.2.16-4)

式中Ni——桩周第i层土经钻杆长度修正的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5.2.16.2群桩中任一基桩的下拉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5.2.16-5)

(5.2.16-6)

式中n——中性点以上土层数; li——中性点以上各土层的厚度; εn——负摩阻力桩群效应系数;

sax、say——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

qns——中性点以上桩的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 γ′m——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平均有效重度。

注:对于单桩基础或按式(5.2.16-6)计算群桩基础的εn>1时,取εn=1。 5.2.16.3中性点深度ln应按桩周土层沉降与桩沉降相等的条件计算确定,也可参照表5.2.16-2确定。

中性点深度ln表5.2.16-2

注:①ln、l0——分别为中性点深度和桩周沉降变形土层下限深度;

②桩穿越自重湿陷性黄土层时,ln按表列值增大10%(持力层为基岩除外)。

5.2.17承受拔力的桩基,应按下列公式同时验算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并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验算基桩材料的受拉承载力。

(5.2.17-1)

(5.2.17-2)

式中N——基桩上拔力设计值;

Ugk——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根据本规范5.2.18条确定; Uk——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根据本规范5.2.18条确定;

Ggp——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设计值除以总桩数,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Gp——基桩(土)自重设计值,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对于扩底桩应按表5.2.18-1确定桩、土柱体周长,计算桩、土自重设计值。

5.2

>>闁诲繒鍋炲ú鏍閹达箑绀傞柕濠忛檮閻庯拷<<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