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材料作文写作导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则材料作文写作导引

作者:陈立军

来源:《中学生百科·高中语数外》2009年第02期

材料

2008年9月7日晚,北京残奥会首日游泳比赛在“水立方”举行,25岁的杜剑平以1分35秒21的成绩,勇夺男子100米自由泳S3级别冠军,并将世界纪录一下提高了5秒多。S3级残疾组比赛中,只有杜剑平一个人是独臂来对抗双臂健全的对手,非常吃亏。但杜剑平不在乎这些,他只知道要像箭鱼一般勇往直前地飞驰。最后冲刺时,眼看对手越来越逼近自己,从小因脑炎后遗症,导致半身偏瘫的浙江小伙子杜剑平豁出去了,为了抢时间,他在水中拼命憋气,赛后,他说:“我看到旁边泳道的乌克兰选手追了上来,很紧张,心想憋死就憋死了,一定要拼到底。” 正是这种最后阶段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帮助杜剑平收获了中国残奥代表团首金。

请理解材料内容,不套作,不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杜剑平为什么能夺取金牌,并刷新世界纪录,从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来看,关键在于最后关头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根据这一主旨,再打开思路。或正面阐述:“狭路相逢勇者胜”,古今中外多少成功者就是在关键时刻勇敢追求,勇于拼搏;或反面论述:关键时刻往往是最难坚持的时刻,多少人因为在最难的时候没有挺住而功亏一篑,功败垂成;还可正反对比论证,在对比中强调不放弃、拼到底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保障。 材料

某人有一大片引以为豪的草地,绿油油的草坪,非常美观,只可惜有许多蒲公英杂生其中,他用尽各种除草方法,还是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写信给园艺所求助,他在信上列举所用过的各种方法,信尾他问道:“现在我还需要做些什么吗?” 园艺所回信道:“我们建议您学着去爱这些蒲公英花。”

请你全面理解上述故事的寓意,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写作导引

巴尔扎克说:“世上没有不含些许心酸的欢乐。”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万事万物我们总难求得十全十美。面对我们无法避免的问题,可以一分为二地看:超越心灵底线的予以拒绝,无伤大雅的则试着接纳。写作时,力求挖掘出事物的底蕴,展现浓郁的思辨色彩。也可选择一个角度立意:一是选择接纳:既然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问题,一时又不能求得理想中的完美,何不试着接纳呢?以欣赏接纳代替挑剔拒绝,或许其中会另有一片灿烂美妙的天空。二是选择拒绝:只有拒绝,不委曲求全,才能努力找方法,求发展,有突破,世界才会发展,人类才能进步。 材料

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这四句诗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导引

要写好本文,理解诗意很重要。卞之琳本人解释这四句诗着意在“相对”上。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之一部分而被别人观赏,这是相对;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这一切又可能成为他人梦境的装饰,这也是相对。由此我们可以确立这样的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或者再作进一步地深入阐述:明白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一个人要少点埋怨指责,多点理解宽容。一米阳光与一茎草木,一个方法与一次成功,一只蝴蝶与一场风暴,以优美的语言和新颖的结构组织彼此联系彼此依存的事物,揭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也可大胆的创新立意:事物的息息相关也表现为彼此对立、彼此斗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高大与矮小,光明与黑暗,高贵与低俗,正义与邪恶,在对立中求磨合,在磨合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和谐。 材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请根据你对这三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一: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啊!”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写作导引

三则材料提及了三位科学家,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研究领域也各不相同。从形式上看,似乎找不到交集点,但仔细揣摩,便可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著忘我的可贵精神。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由这个共性,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要有执著的精神;执著忘我的精神是成功的保证。从看似不同的材料中,寻找材料的共同点,然后进行“求同概括”,便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了。如果我们不能从几个不同的材料中找到相同点,只是抓住其中的某一个材料大做文章,就没有把握材料的主旨,审题片面甚至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有的同学根据第二则材料得出:“失败是成功之母。”显然离主旨相去甚远。 编辑/姚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