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能对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解决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应用题. 难点: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以下的图片: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片给我们以抛物线的印象,可见二次函数的应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二次函数,看到了二次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些应用,下面我们进一步用二次函数讨论一些实际问题.

问题引入:

1.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2)

(二)知识探究 探究1

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买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分析: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我们先来看涨价的情况. 教师展示问题:①该如何定价呢?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②本问题中的变量是什么?(利润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关注:

(1)学生对商品利润问题的理解;利润=销售额-进货额 销售额=销售单价×销售量 进货额=进货单价×进货量 总利润=每件商品的利润?总稍售量 (2)学生对两个变量的理解.

师生共同分析:(1)销售额为多少?(2)进货额为多少? (3)利润y与每件涨价x元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4)变量x的范围如何确定? (5)如何求解最值?

(1)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随之变化.我们先来确定y随x变化的函数式.涨价x元时,每星期少卖10x件,实际卖出(300-10x)件,销售额为(60+x)(300-10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0x)元.因此,所得利润

y=(60+x)(300-10x)-40(300-10x), 即y=-10x+100x+6000,

其中,0≤x≤30.(怎样确定x的取值范围?)

2

y x 根据上面的函数,填空:

当x=_____时,y最大,也就是说,在涨价的情况下,涨价________元,即定价_________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_______.

小组讨论得到:

①画出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最高(或最低)点,就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②依照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该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进而确定它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再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出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问题; (2)学生能否建立函数模型;

(3)学生能否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学生能否从利润问题中体会到函数模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2)在降价的情况下,最大利润是多少?请你参考(1)的讨论自己得出答案. 设每件降价x元,每星期售出的商品的利润y随x的变化: y=(60-x-40)(300+20x) =?20x2?100x?6000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0≤x≤20

当x=2.5时,y的最大值为6125

由(1)(2)的讨论及现在的销售状况,你知道应如何定价能使利润最大了吗? 最后综合涨价与降价两种情况,得出本题的答案.

教师关注:有部分学生直接设定价为x,利润为y

y?(x?40)[(60?x)?20?300]40?x?60

(通过第二种方法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当所设的变量不同,所得的解析式不同,并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也有所不同.)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在利用函数模型时是否注意分类了;

(2)在每一种情况下,是否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了; (3)是否对二种情况的最大值进行比较; (4)对问题的讨论是否完整.

小结

学生谈体会.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教师关注:(1)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2)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 题;(3)掌握数形结合思想;(4)感受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使用价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