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

[标签:标题]

篇一:你的文章起承转合了吗 你的文章起承转合了吗?

你的文章起承转合了吗?曾记得自己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认识到文章有这样一种结构。写作十年的青春岁月转瞬即逝,能够留下来的是那些或稚嫩或深沉或有血液或只是一个躯体的文字。多年来,我一直把起承转合的写作结构铭记于心,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每一种文体当中来。为了更好地深化这种写作的意念,今夜抽时间出来结合自己的写作,抛砖引玉地总结一番,以便日后“对症下药”,运用自如。 一、什么叫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简言之: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二、起承转合的意义

起承转合在文章中起到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浑然一体的作用。起中有合,合中有起,首尾呼应;承与转兼顾起合,上下勾连,一脉相承。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的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揭示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我国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主要体现在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 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采用了这种结构。开头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这是“起”。于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欣赏恬静幽美朦胧迷人的荷塘月色美景——这是“承”。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最后,文章巧妙一“合”:“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由此可见,起承转合在文章中起到小桥梁大格局的作用,每一座木桥泅渡事件发生的五w,由此而形成一种由因到果,由局部到整体的关系。 三、起承转合的运用

这种“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可以在变通、变迁中综合运用,可以体现在每一句话,或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中。 (一)一句话语

一句完整的话语,当然少不了主谓宾。当然,有时我们写文章为了增加表达的效果,采取断句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了断。这种情况在散文诗中时有发生,譬如笔者在《面朝石头》一文中写道:“石头。石头。石头。我看见了石头,看见了石头做的母亲在山坡。”三个石头成为、三句话,三个念叨成为起的部分,“我看见了石头”是承接石头来写,似乎写出我看到石头的惊喜,然后笔锋一转,写到石头另一个层面的涵义,这句话中有转也有合。这些断句连贯性很强,完全可以整体的一句话来看待。 如何在一句话中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那么首先要从表达的内容和联系这两方面来入手。

如《屋檐下》开头这样写道:“屋檐下,雨在敲打心窗。是风推开门,把忧伤抱进来了。”屋檐下,三个字可以作为一句话的“起”,写出要表达的主题;“雨在敲打心窗”即为“承”,写出当时屋檐下的情景,“是风推开门”一句则是由雨转到“风”,最后特出一种动态的结果“把忧伤抱进来了。”

一句话中有时起中有承,承中有转,转中已合。这要看如何运用词语来达到要表达的效果了。

(二) 一个段落

一个段落用这种章法可以让行文条理更清晰,以达到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效果。譬如我在《流浪诗歌》中以断句的方式来呈现。我把它们合成一个段落来分析。“爱情和现实围困的孤岛,住满了诗人的眼泪。夜,黑色的眼眸,噙着诗人忧伤的灯光,一步步地问候黎明。现实的森林,残瓣凋谢。一朵。两朵。无数朵。锋芒布满了视野,一节。两节。无数节。你前世的宿命呵,背驮着一支笔头,问津荒园,一路踽踽独行。瞧,有人在半夜跳舞,有人在白天打鼓。惟有诗歌,不分昼夜地流浪情感。”“爱情和现实围困的孤岛,住满了诗人的眼泪。”这是一句概括性的语句,这是文章的开头,为写流浪诗歌铺下基石。“夜,黑色的眼眸,噙着诗人忧伤的灯光,一步步地问候黎明。”这句话承接着眼泪来写,用眼眸的动态来呈现诗人的执着。“现实的森林,残瓣凋谢。一朵。两朵。无数朵。锋芒布满了视野,一节。两节。无数节。”这句话转到现实中写,由内心活动过渡到现实状态。“你前世的宿命呵,背驮着一支笔头,问津荒园,一路踽踽独行。”又来一转,深化了现实的艰难和诗人的坚守。最后一句“瞧,有人在半夜跳舞,有人在白天打鼓。惟有诗歌,不分昼夜地流浪情感。”两种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 一篇文章

下面以我写的一篇文章《异度空间》来谈谈起承转合的运用。

①南国,早已草长莺飞。我的思念锁在小小的空间,近乎窒息。只有心在律动,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但我依然感觉到它的温度,和爱一样温暖,谢绝了冰冷的无情。

②心若在,爱就在。亲爱的,不是我想你不够多呵,是风在堵住我的口。我的两个鼻子,只因思念你而呼吸感染严重,再先进的药也无法根除。

③残留的心半醉半醒,跟着思念在喘息。我不够青春么?现实包围的诺言,时间无法解救。请不要担忧,我的力量是为你准备的。我不够坚强么?我的臂弯很瘦弱,但还可以为你遮风挡雨。就算天塌下来,我也是第一个死去。我会在天堂远远发来问候,你可安好?

④这小小的空间哦,住满了诗歌和爱情。这小小的空间哦,思念不想搬家走人。这小小的空间哦,没有你就没有世界。这小小的空间哦,困住了一条河流,还有一块心病。

你说它小吗?小小的空间,深深的目光。它的墙裂开了道道缝,是被昨夜的思念戳穿了。为了你,它用血泪问津英雄。再大的风再大的雨再长的路也无法割断他的狠心之策。 ①写出思念在异度空间中的状态,交代了起因。无论思念多么狼狈,爱是温暖的。 ②承接爱来写。进一步写思念的狼狈,以富有个性的表达写出这种思念与众不同。 ③虽然狼狈,但依然抵挡不住我的追求。这一转,让承的部分有了具体的内容。 ④先对空间的总结,然后写到我要的结果可以通过我的痴情换来真情。 四、起承转合在各种文体中运用的例举 (一)起承转合在诗歌中的运用 元?范德玑《诗格》:“做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我写的诗歌往往采取了四、五节的方式来写,主要是为了让诗歌在语言的铺展中能够做到散而不乱,每一小节都能够顺理成“章”。譬如我写的《远方的远方》就是其中一举证。 ①我还没来得及和故乡说再见 脚步已经被梦想迁走

临别的种子裹着土豆的叮咛 乖乖地踏上远方的征途 ②远方好像神奇的魔咒 我手握住一支命运的接力棒 追赶青春的风速和天空的高度 有一种力量正在背向而行 ③我的根将归宿何方 故乡的亲人没有告诉我 他们只会关心我的身体 关注我在泥土里长大的诗句 ④我不敢相信

远方可以给予我什么 回首那一段段苍茫的路途 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 那个巢做的故乡

⑤何时故乡成为梦里的远方 思念时常穿越过悠悠星空 ——能够抵达的远方

会不会就是不能说再见的故乡

①首先以一种辞别的情景来牵引出远方这个话题。

②承接最后一句话“远方的征途”来写出我在远方的状态。 ③由远方转到故乡。写出我对故乡的思念和感悟。

④这一节也是承的部分,为了刻画我在远方的心理活动。

⑤诗歌的结尾一定要有力度,首尾呼应。这正应和了合的意义,或揭示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二)起承转合在散文中的运用

简单说说起承转合在散文中的运用。我在《到坟边走一趟》错乱地运用这种结构。 起:正是有这样的心境,让自己想要到外面走一走。

“百无聊赖的夜晚,谈不上高兴,也算不上忧伤。人就是这样,命运和天气一样变幻莫测。日子其实和往常一样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太阳要等到明天才能升腾起来,只有融融月色相伴。”

承:由心情到行动以及到进一步的心理活动。

“走上乡村那条静谧的山道,一个人的漫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平时熟悉的景物到了夜晚就显得陌生了许多。是夜在作怪了?还是心理在作怪了?当一切都披上了黑色的面纱,就算月光也带有诡秘的色彩,双脚踩在石径发出来的声音,近似遥远的召唤。” 转:由眼前看到的遐想到现实。

“我猛然想到了人生的话题。我先想到死,死亡是人最后一个驿站。但很多人活着的时候,不是在生活中忙碌就是在忙碌中沉迷,还有谁想过死亡这样不吉利的事情呢。” 合:写出了那一次到坟边行走得到的心灵洗礼。

“那夜,至今回想起来,依然美丽动人。一次漫步给我思想一次清澈的洗礼。不虚度年华,不抛弃时光,学会珍惜生活,问心无愧地工作,把活着的意义用心动加行动来诠释。

朋友,当你厌倦人生或者是遭遇挫折,请到坟边走一趟吧,你会从中找到活着的艺术——于死亡面前,我们注定投降。” (三)起承转合在小说中的运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