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中华教育学习网 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B.人与人关系构成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意识形态可以扩大和加深对人的影响

D.阳光、空气,水等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1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是( )。 A.打破旧的分工所造成的片面发展。 B.体力与智力的有机结合 C.德智体全面发展。

19.机器大工业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 )。 A.前提条件 B.客观基础 C.社会因素

20.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是( )提出来的。 A.陈云 B.邓小平 C.李鹏 D.江泽民 21.“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是( )说的。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毛泽东 D.刘少奇

22.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 )是核心。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2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B.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C.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4.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在( )提出的。 A.《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义务教育法》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形成。 A.能自发

B.可在环境作用下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自发

D.只有在有目的,有计地的教育作用下才能

2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7.教育的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中华教育学习网 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中华教育学习网 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2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29.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30.( )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A.主体因素 B.主观努力 C.环境 D.教育

四、辨析判断题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该观点见于《孟子·尽心上》。( ) 2.教育具有阶级性始于原始教育阶段。( ) 3.现代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教育就是生产力。( ) 4.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 5.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指传授新知识。( )

6.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手段( ) 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

8.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是和人类社会同生存的。( ) 9.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独有特征。

10.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 ) 11.教育一产生便具有了阶级性。( )

12.生物学起源论主张教育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对成人的摹仿。( ) 13.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

14.教育是否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分水岭。( ) 15.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活动。

16.鉴于不少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实行不同程度的义务教育,所以在受教育的权利上已不反映教育的阶级性。( )

17.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发展。( ) 1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

19.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没有人提出过。( ) 20.人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 21.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 ) 22.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已经培养一些“通才”,他们能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2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也应该是一致的。( )

中华教育学习网 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中华教育学习网 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24.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就是要知识分子工农化,同工人农民划等号。( ) 25.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平均发展。( )

26.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核心,体育是物质。( ) 27.壬寅学制从颁布到清政府被推翻实施了九年。( )· 28.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29.英国现行学制属“双轨”制。( ) 30.中国现行学制属“双轨”制。( ) 3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学生本人应承担的义务。( ) 3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 3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 3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 3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 36.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

37.对少数的超常,尤其是弱智儿童,遗传因素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 ) 38.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增强趋势。( ) 39.客观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 40.环境对人的发展总是有积极影响的。( )

4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42.教育对人来说,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起着一定的指导,而非主导作用。( ) 43.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 44.教育等于发展。( ) 五、简答题

1.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的作用及其原因。

2.为什么说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简述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4.当代中外教育内容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 5.简要回答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什么? 6.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7.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9.怎样理解教育的政治功能。 10.怎样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11.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

12.试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1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4.如何正确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 15.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有哪些?

16.欧美现代学制有哪几种类型?试加以评述。 17.试论当代学制改革的特征。

18.为什么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19.为什么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如何进行? 六、案例分析题

1.初一开学,老师让学生做自我介绍。12岁的林凌为求不落俗套,最后一个站起来,抱拳当胸,转了一圈:“我乃山东人氏,姓林,单名一个凌字。12年来习得读书、拉琴、下棋诸般武艺,号称五十步天下无敌的林凌是也。”不料老师听后心头一震:这哪是学生,分明是个社会油子啊!当学生要有当学生的样子,不能像他这样流里流气、个性张扬。于是几乎每天老师

中华教育学习网 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中华教育学习网 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都要训他一顿,动不动就出去罚站,班里一个朋友也没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三个月后,父母不得不为其转学。请用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的有关原理对此加以分析。 2.“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3.李娜现在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最近她十分苦恼。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决定高三的学生进行分流,分火箭班、重点班和普通班。李娜学习成绩优秀,她爱好表演,还在市里相关的艺术汇演中得过奖。虽然自己的理想是上一所艺术院校,将来成为成为一名艺术家,可父母一心要求她放弃业余的爱好专心学习,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将来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班主任老师也劝她说,那些上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好,文化素质很低。为了保证升学率,最近学校把她最爱的体育课和音乐课也取消了。 七、论述题

1.根据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辩证地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试评述“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3.“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4.结合世界各国和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经验,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5.为什么终身教育会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终身教育方向发展?

6.联系实际分析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负功能的表现及成因:主要从第二章的内容回答,主要针对学校教育的负功能。

中华教育学习网 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