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含答案

观 潮 周密

天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下 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奇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观 潮来后:恢复平静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略2、(1)用水淋洗 (2)突然 (3)微,一点 (4)高 (5)满 (6)农历十六 (7)当……时 (8)踩 (9)被 去,往 (10)刺着文采 (11)逆流迎着潮水 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12)江岸 3、(1)外城 姓(2)用水淋洗 肥沃 (3)名词,马 动词,骑马 举枪 一种体育器材

4、(1)被 当作,作为 算是(2)凭借 而,连词 (3)几乎,将近 仅仅 (4)景象 看 (5)气势 阵势 (6)本领 能够 (7)

5

腾起 翻腾

5、(1)被动句 ,其中“为……所”表被动 (2)判断句 ,“也”表判断 (3)省略句 ,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 (4)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置

【合作探究】百度—视频—2014钱塘江大潮直播(1、新蓝网:2013钱塘江大潮袭来众人狂奔现场 场面壮观刺激;2、爆米花网:钱塘江大潮撞击美女坝,金属板瞬间冲倒;6、东方新闻网:钱塘江大潮“美女二回头” )

1、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的。(以下教师讲解: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雄伟壮阔,然后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2、(教师讲解: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 【达标检测】

1、(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2、C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

6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 张丽梅 学员单位 西固区东川中心校 观察对象 四年级学生 观察点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1、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料 2、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齐读课题直接导入: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授课内容 观潮 观察时间段 40分钟 优点:导入的设计,教师在课前准备充足的资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料,以备学生对所学课文注意力,然后谈观后的有关资料,背景等进行感,接着问:想知道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才能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让学生学习课文变得更加观赏。 3、 学生谈谈感受。 描写这种景象的吗?顺畅。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缺点:农村学校的学生

7

收集资料较困难,对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准备不足,教师没有及时补充资料。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优点:1、语文教学尤1、教学中应再让学生读意。 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 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天下奇观”。 能力。所以,初读课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2.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文后,学生会对课文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索。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里。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2、学习用边读边想画语言美,形象美。 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2、学生说想象到的画面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文,并把想到的画面时,应让学生能尽量用上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转换成口语,又进行文中的重点词,如:闷雷部分是略写。 了语言训练。落实了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二)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时的壮观景象。 的阅读能力、语言能白色城墙等。用多媒体投1. 默读3、4自然段,画出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影这些词语。 描写大潮的句子。 练才能形成。 2. 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3、总结学法,让学生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