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 施工控制
1 密封膜、排水滤管的种类、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密封膜应粘接牢固,热合加工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m;铺设时密封膜要适当放松,表面不得损坏。
3 抽真空作业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真空预压装置的布设及密封程度。 4 做好真空度、地面沉降、侧向位移等观测和施工记录。 5 施工过程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
6 当真空预压时间和沉降量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根据观测资料和工后沉降推算结果,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卸载时间。
4.9 砂桩、碎石桩
4.9.1 施工准备
1 测量放样,平整地表,清除障碍物。
2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少于2根。 3 砂桩桩体用砂应选用一定级配的中、粗、砾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碎石桩桩体应选用一定级配且未风化的碎石或砾石,粒径宜为20~5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
4.9.2 成桩施工宜采用振动成桩法或锤击成桩法。振动成桩法宜采用重复压拔管法,锤击成桩法宜采用双管法。砂桩、碎石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9.2所示。
沉原管 测机桩地至机量具加拔管拔面→ → → 设→ → → → → 具放就料 管 下管 处计移样 位 压 理 深位 度 重复循环施工至桩顶 图4.9.2 砂桩、碎石桩施工流程图
4.9.3 重复压拔管法施工
1 机械按设计桩位就位。 2 桩管沉入至设计深度。 3 向桩管内加料。
4 边振动边拔管,拔至设计或试验确定高度。
5 边振动边下压沉管至设计或试验确定高度。
6 停止拔管后应继续振动,一般停拔悬振时间为10~20s。 7 重复循环施工至桩顶。 4.9.4 双管法施工
1 机械按设计桩就位。 2 桩管沉入至设计深度。 3 拔起内管,加料至外管内。
4 放下内管至外管内的砂(或碎石)料面上,拔起外管与内管平齐。 5 锤击内外管、压实砂(或碎石)料。 6 重复循环施工至桩顶。 4.9.5 施工控制
1 振动法施工应严格控制拔管高度、拔管速度、压管次数和时间、填砂量、电机工作电流,保证桩体连续、均匀、密实。
2 锤击法施工应根据冲击锤的能量,控制拔管高度、分段填砂量、贯入度,保证桩体质量。 3 施工中应选用适宜的桩尖结构。当选用活瓣桩靴时,砂性土地基宜采用尖锥型,黏性土地基宜采用平底型。
4 当实际灌砂(或碎石)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在原位将桩打入,补充灌砂(或碎石)后复打一次,或在旁边补桩。
5 砂(或碎石)桩施工时,砂性土地基应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以挤密为主的桩宜隔排施工。软弱黏性土地基宜从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
6 质量检测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饱和黏性土宜为2周,其它土为3~5d。 7 砂(或碎石)桩处理软弱土地基应检验成桩及复合地基质量,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砂(或碎石)桩处理后的可液化土地基,桩间土的加固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8 砂桩2m深度以下桩身密实度必须大于中密状态(N63.5≥10),碎石桩桩身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9 砂(或碎石)桩施工允许偏差应按表4.9.5的要求控制。
表4.9.5 砂桩、碎石桩施工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项 目 桩位(纵横向) 桩身垂直度 桩长 桩径 振动法 锤击法 允 许 偏 差 50 mm 1.5% 不小于设计规定 -20mm +100mm,-50mm 4.10 粉体喷射搅拌桩
4.10.1 施工准备
1 测量放样、平整地表、清除障碍物。
2 在施工现场取样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比试验,确定试桩配合比。
3 固化剂的种类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质量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