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鸡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1、 什么叫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凡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潜伏期和症状,并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一种传染病在鸡群中发生,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鸡的易感性三个环节组成的,这也可以说是发生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只要人为地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避免发病。 (1)传染源 即病原微生物的来源。一种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是由感染了此病的动物(包括发病者和隐性带菌、带毒者)散布的,这些动物就是传染源。

(2)传染途径 鸡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向外传播的途径有三种,即垂直传播、孵化器内传播和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也叫经蛋传递,是种鸡感染(包括隐性感染)某些传染病时,体内的病菌或病毒能侵入种蛋内部,传播给下一代雏鸡。能垂直传播的鸡病有:沙门氏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霉形体病,脑脊髓炎,大肠杆菌病,白血病,包涵体肛炎,结核病等。

孵化器内传播:孵化器内的温度、湿度,非常适宜于细菌繁殖。蛋壳上的气孔比一般细菌大数倍,所以有鞭毛、能运动的病菌,特别是鸡副伤寒病菌、大肠杆菌等,当其存在于蛋壳表面时,在孵化期间即侵入蛋内,使胚胎感染。另外一些存在于蛋壳表面的病菌和病毒,虽然一般不能进入蛋内,但雏鸡刚一出壳时,即由呼吸道等门户入侵,马立克氏病就常以此种方式传染。在出雏器内,带病出壳的雏鸡与健康雏鸡接触,也会造成传染,白痢和脑脊髓炎等病除垂直传播外,都会在出雏器内进一步扩散。 水平传播:也叫横向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媒介在同群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面广量大,媒介物也很多。同群鸡之间的传播媒介主要是饲料、饮水、空气中的飞沫与灰尘等,远距离传播的媒介通常是由鸡舍清除出去的粪便、运鸡运蛋的器具和车辆、在各鸡场之间周转的饲料包装袋、野鸟和昆虫、人员的衣服鞋底等。

(3)鸡的易感性 病原微生物仅是引起传染病的外因,它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鸡体后,是否导致发病,还要取决于鸡的内因,也就是鸡的易感性和抵抗力。鸡由于品种、日龄、免疫状况及体质强弱等情况不同,对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性有很大差别。例如日龄方面,雏鸡对白痢、脑脊髓炎等病易感性很高,成年鸡则对禽霍乱易感性很高;免疫状况方面,鸡群接种过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或菌苗后,产生了对该病的免疫力,易感性即大大降低。当鸡群对某种传染病处于易感状态时,如果体质健壮,也有一定的抵抗力。 2、传染病传入鸡群的途径有哪些?怎样进行防治?

防治传染病的发生就要切断所有能使疫病传入鸡群的可能途径。

(1)引入种蛋、种鸡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母鸡的卵巢或输卵管内,在蛋的形成过程中进入蛋内,有的在蛋经泄殖腔时,病原体附着在蛋壳上。若引进污染上病原体的种蛋或雏鸡,就会把疫病带入场内。因此不能从疫情复杂或卫生条件差的种鸡场引进种蛋和雏鸡。对经过慎重选择后引进的种蛋,须经消毒后单独入孵。孵化出的雏鸡(或购进的雏鸡)在隔离的条件下饲养。以观察和检疫证明健康者,方可允许进入生产区饲养。

(2)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鸡的多数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鸡饮食了被病原体、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并传播疫病,因此要防止饲料被污染。配合饲料的原料应是新鲜、洁净,无发霉、变质。动物蛋白质饲料,细菌含量不能超标;在饲料的加工、保管和运输过程中,防止潮湿、变质,防止飞鸟、鼠类侵害。防止人员、运输工具和饲料袋带病原污染饲料;鸡舍内的料箱、料槽要定时清扫,被粪便污染或发霉、粘结成团块的饲料不能喂鸡;饲料中可加入一定量丙酸钠或丙酸钙,可防止霉菌的繁殖,有条件地区,将饲料加温处理制成颗粒饲料,能够杀死饲料中绝大部分致病菌和虫卵。

鸡的饮水被污染主要有两方面来源:水源被污染,一些环境卫生条件不好的鸡场,地面

水源,甚至地下水源会被排泄物,尸体等污染。饮水在鸡舍里被污染,在高密度饲养的鸡群中,许多鸡共用一个水槽(或饮水器),鸡舍中的粉尘、病鸡口腔、鼻腔分泌物、粪便及管理人员的手,都可能污染饮水。因此,鸡场要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远离污染源,有条件的鸡场应自建深水井、水塔、输入管道和污水净化及排泄系统,以确保水源稳定、清洁。尽量避免进入鸡舍的饮水被污染,或用乳头饮水器代替开放的槽式或塔式饮水器。定期清理水塔、输入管、储水器,检测不同部位水的含菌量,根据污染的程度添加消毒药。

(3)通过人员和其他动物传播 所有家养和野生动物以及蚊、蝇、蝉、虱,都有可能成为鸡群疫病的传播者。它们可以携带病原体进入鸡群机械地散播病原,有些动物可能成为鸡群疫病的传染源(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及新城疫等是鸡和一些动物共患病)。在缺乏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的鸡场,饲养管理人员、兽医、配种员及其他人员经常不知不觉地通过他们的手、靴鞋、衣物将疫病带入鸡群,或在场内不同鸡群中扩大传染。因此,鸡场必须具有完善的隔离,消毒设施,严密的兽医卫生管理制度,强化防病灭病意识。尽可能地杜绝其他动物进入鸡场或鸡舍;谢绝参观者及闲杂人员进鸡舍或生产区;场内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或鸡舍要对衣、裤、鞋、手进行消毒,再更换生产区或鸡舍专用的工作服、靴鞋等,各鸡舍和生产单位的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不得互串。

(4)随车轮、用具传播 养鸡场的车辆、饲料袋、蛋箱、蛋盘及饲养设施用具,若是场内外共用或场内几个单位共用常是传播疫病的媒介。因此,车辆进出生产区或鸡舍必须经消毒池消毒;场外或场各单位用过设备、用具,必须经过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再使用;一些低值的物品,如饲料袋、蛋箱等也可以选用一次性的。

(5)经空气传播 被病原体污染的尘埃、羽毛干燥后,随空气流动有时传播到较远的地方,或落入鸡的饲料、饮水中或直接被鸡吸入呼吸道而传播疫病。防止经空气传播疫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将鸡舍孵化厅建成全封闭式的。若开放式建筑,鸡舍之间(尤其育雏室、孵化厅与成年鸡舍之间)距离不能太近,中间应设立屏障(林带和草地或隔墙),鸡舍、孵化厅内外环境应经常保持清洁,定期进行喷雾消毒。 3、扑灭传染病应采取哪些措施?

因为疫病具有流行的能力,危害的范围大。当暴发疫病时,根据疫病的种类,应采取相应的扑灭措施:

(1)尽快地诊断和上报疫情 一旦发生疫病,在组织力量尽快诊断的同时,要将疫情向有关兽医单位报告,并通知邻近的养鸡场(舍),以便共同采取措施,尽快地扑灭疫病。 (2)迅速隔离病鸡 对已经发生传染病的鸡群或鸡舍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不得再与健康鸡接触。隔离群或隔离舍应设专人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制度。隔离鸡舍的用具、饲料、粪便等,未经彻底消毒处理不得运出,以防病原扩散。

(3)加强消毒工作 为了尽快地消灭由病鸡排出的病原体,必须强化各个环节的消毒工作。

人员和车辆进出消毒:鸡场(舍)门口或生产区的出入口设有消毒池,池内经常保持有2%烧碱水,进出的车辆必须通过消毒池,车体用2%―3%来苏儿溶液喷洒消毒。 进入鸡场的人员须经消毒池,消毒靴鞋。出鸡舍或离开生产区进行消毒更衣。

环境消毒:对生产区和鸡舍的周围环境,每天清扫1次,并用2%烧碱水或0.2%次氯酸钠液喷洒消毒。

鸡舍和鸡体表消毒:鸡舍和鸡体表消毒应视为重点,因病鸡经常向外界排出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鸡舍环境,对鸡舍的地面、料槽、水槽每天应清洁两次,地面用2%―3%烧减水喷洒,水槽、料槽用0.2%次氯酸钠液洗涤。用0.2%―0.3%过氧乙酸或0.2%次氯酸钠液在鸡舍内喷雾带鸡消毒,每天进行1―2次。以杀灭鸡的体表、鸡舍空气中、地面上及设备上的病原微生物。疫情结束后,鸡淘汰或全部转出.对鸡舍要进行一次清扫和消毒,程序为:

将鸡粪、垫料、屋顶、墙壁各处的灰尘和蜘蛛网彻底清除,可移动的设备搬出鸡舍,对鸡舍内地面、墙壁、通风口、屋顶进行冲洗。待鸡舍内地面干操后,用热烧碱水或次氯酸钠喷洒消毒。以后关闭好门窗,按每立方米空间用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经上述消毒后,鸡舍空闲3―4周,再接新鸡入舍。

(4)施行紧急的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 在疫病发生的初期,为了制止瘦情蔓延,对疫点周围的易感鸡群除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措施外,根据发病的种类,若是新城疫、鸡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等病毒性传染病,可选择与其相应的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若发生的是禽霍乱等细菌性传染病,可选择与其病原敏感的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在实行紧急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工作人员及所用器械的消毒。

(5)妥善处理淘汰的病鸡和尸体 患传染病的病鸡随着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病死鸡的尸体也是特殊的传染媒介,对其必须严加管理并妥善处置,禁止将患传染病的病鸡及其尸体流入市场或随意抛弃。对病死鸡尸体或处死的病鸡尸体,应进行深埋处理。有条件地区可设焚尸炉火化。

4、什么叫消毒?为什么要进行鸡场环境的消毒?

对动物体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进行清除和杀灭,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称为消毒。 养鸡环境的定期卫生、消毒是搞好免疫防治工作的前提,这对一些传染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等的免疫接种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一顶措施。通过消毒,一方面可消除环境中的一些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另一方面可杀灭环境中污染的强毒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从而减少或杜绝鸡感染强毒的机会,也能保证疫苗接种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只要养鸡环境的卫生、消毒措施搞得好,并能杜绝病原的污染机会,鸡群就不会感染病原微生物,即使不进行疫苗接种鸡群也是安全的,虽然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但这说明了消毒在鸡病免疫防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