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1、知识迁移能力概述

\知识迁移能力\指的就是学习心理学上的\学习迁移\,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所学的经验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生物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和延伸起来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知识的迁移。

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给出一个主题相关的社会热点,让学生在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社会问题进行公开的讨论、辩论或决策。从而让学生在对待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己去判断论点的对与错,初具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例如:例如现代技术应用的正负影响。在学习克隆技术的课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关注最热点的克隆技术以及克隆人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组成辩论小组,对这种现代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好处与弊端进行辩论。又例如,在介绍转基因时可以由转基因食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看法。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深入地理解各种生物技术的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并且能够从另一面考虑科学技术带

来的弊端,从而在生物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判断能力与辩证思维。学生也能在此基础上摆脱对知识只是单纯的敬仰而不会辩证思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迁移能力。

2、探究知识内在联系,实现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称为“正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的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过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知识内容的迁移。旧知识和新知识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新知识的获得和引导都是从旧知识延伸起来的,即利用知识经验的迁移,经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实现的,为了达到良好的迁移效果,我们必须对新旧知识及有关的情景内容进行分析,利用教材的内在联系,应用迁移规律,从对旧知识内容的复习从而来引导新的教学内容,把握问题所在,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教学实践表明,在新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牵连的旧知识越多,迁移的效果就会更好,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因此,学生现有的知识内容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辨现有知识和新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都理清,同时引导学生对新教学内容加以概括,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正迁移思想。如阅读理解的训练有助于其他

学科的学习理解。翻开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最大特点就是分模块教学,分为必修1、2、3三大模块。必修是核心教学内容,是联系实际、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生活个人关系联系最密切的领域。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迁移是指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它包含助益性和妨碍性两个完全相反的方面,故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因此,作为素质教育改革下的生物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以前所学到的知识结构和新的教学内容系统的结合起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排除迁移中的干扰,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例如,看似简单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简单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推测,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讲述,最后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逐步深入让学生了解这一结论发现的来龙去脉。学生亦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边了解科学家探索的过程,边思考科学发现探究的大概思路,学生的逻辑思维形成也会逐渐得到加强。

而在讲生物进化的时候,可以以达尔文在全球的航行路线为主线,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用生动语言讲述科学家的探险经历以及提出假设、思想转变的过程,将适应、自然选择、竞争、变异等等概念夹杂在科学家的旅行途中,相比现行教科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单纯描述,会让学生觉得这种结合当时的科学社会环境的故

事讲课法就像在推理、是探险小说。学生的思维也会紧跟着教师,了解这些结论的由来是怎样摸索出来的。潜移默化里,学生的逻辑思维火花也会被教师所激发。 3、认清知识本质,克服负迁移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掌握会直接影响到迁移的效果。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需要靠学生自己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不断的引导和培养,从而来帮助学生实现正迁移。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知识与技能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利用这个联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因果关系,教师要抓住重点,利用知识间的这种联系,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完全联系的,两者之间还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知识概念有联系而外延又有交叉重叠的知识之间,最易发生混淆而发生负迁移,教师在这些方面要给予积极引导,分清表面相似而本质相异的知识,积极克服负迁移。 4、总结

生物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越来越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而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由于高中学习课程突然增多和课容量的增大等诸多原因,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时就会出现“偏重”现象,影响着生物课学习质量的提高,这种情况下,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消除这个障碍,以

满足学生发展、社会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