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综合测试卷

《论语选读》综合测试卷

新高考新国学 2010-08-29 1055

《论语选读》综合测试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龟玉毁于椟(dú) 期月而已(qī) 涅而不缁(zī) B.笃信好学(dǔ) 弋不射宿(yì) 一匡天下(kuānɡ) C.曲肱而枕之(hónɡ) 虎豹之鞟(kuò) 闻义不能徙(xǐ) D.矜而不争(jīn) 人焉廋哉(sōu) 仁而不佞(wànɡ)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训导。 B.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道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原则。 C.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信信任。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格规矩。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富矣,又何加焉 子为政,焉用杀 B.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C.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杀身成仁之理,我也略知一二。

B.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彼此的情感价值观相差太远,交往的过程肯定难以顺利。

C.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犯上作乱,不忠不义”的罪名。

D.她含着泪,心里回想起从前的一幕幕,走出了他的生活。过犹不及,也许就是这样,过分了不可以,不及时也不可以。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 B.《论语》中的“论”,读音为“lún”,其意为编纂,“语”指言论。 C.《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若干“章”的组合)和“章”(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

D.《论语》在汉代初年就是学者的必读书,当时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15分。7-9题,每题3分;第10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2.7)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3) 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道为人处世的准则。 B. 有事,弟子服其劳 弟子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 C.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已已经。

D.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升登,谷物登场。 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曾副词,乃,竟。 B.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于介词,在。 C.女安,则为之 则连词,那么、就。 D.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子认为,为仁的根本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有了这个根本,就能正确地为人处世。

B.孔子释“孝”,因人而异。对子游说,孝就是对父母要有发自内心的尊敬;对子夏说,孝就是对父母要永远保持和颜悦色。

C.孔子认为,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但也可以变通,其原则是只要觉得心安就可以缩短守丧的时间。

D.孔子认为“礼”“乐”并不只有钟鼓玉帛这些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 10.将上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3)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2分。11-13题,每题2分;第14题,6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

1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勤劳。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易改变。 C.植其杖而芸 植立。 D.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止停止,阻止。

1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鲁孔丘之徒与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③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