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苏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2、理清“记”文体中包含的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的运用 3、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明确:时间、地点、事情。 “记”记叙了一件事情。

在承天寺那天晚上游玩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确、清晰。 2、 再读课文,读出文中苏轼具体记了什么事情?

明确:记了承天寺夜晚游玩的一件事;记了当天晚上的景色;记了自己的情感。 三、深入课文

(一)记了游玩的事情。

1、“游”是一个过程,你能具体说说游玩的过程吗? 明确:欣然——无与——亦未寝——相与

3、 随着游玩过程的清晰,随着游玩从一个人变成二个人,这当中苏轼的情感发生怎样的变化?

明确:欢喜——失望——喜悦

4、 在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在逐渐展开于我们的眼前,下面请一个同学为我们朗读叙事部分,读出一种情绪的变化。 提示学生:夜、无与、亦、相与 (二)记了景色

1、请同学读读描写月色的句子。

2、在这段话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幅月夜图,请你为我们描写一下。 3、在这样的描绘中,你们觉得当晚月色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空明、清澈、透明

5、 让我们在朗读中把月色之美表现出来 提示:如、盖 (三)记了情

1

1、苏轼眼中的景很美,他为什么能欣赏得到这样的美景,请从文中找出原因。 明确:闲人 2、何为“闲人”? 明确:清闲

3、看材料,探究苏轼黄州生活清闲吗? 4、如何理解这个“闲人”一词?

明确:对自己一种自嘲,被贬官无事可做。 心中的一种悠闲自得。

6、 朗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出苏轼的情感。 提示:自嘲是因为心中有悲伤,悲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上文中寻找。)

念无与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7、 再读抒情句式,读出苏轼复杂的情感。 四、拓展

苏轼是个很细化写月的诗人,在他的笔下月有很多形态与情感,下去之后请同学针对苏轼笔下的月进行探究。

《记承天寺夜游》再设计 昆明市实验中学 赵丹娜

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2、理清“记”文体中包含的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的运用 3、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是著名诗人——苏轼 一、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确、清晰。 2、 结合下面的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户 念 寝 相与 步 空明 交横 盖 但 耳

2

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依靠文下的注释对文章的字音、词义有所了解,同时也要注意积累重要字词的含义。 二、梳理课文脉络

1、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明确:时间、地点、事情。 “记”记叙了一件事情。

3、 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信息可以通过课文进行补充? 明确:第一段记叙了夜游的起因和游玩的人。 第二段描写了夜游的景色。 第三段抒发了夜游时的感情。

总结:全文围绕着“记”来写作,分别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深入课文 (一)记了事

1、再读课文,在夜游的起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的感情在不断变化,从孤独——欢喜——失望——喜悦 提示学生:夜、无与——遂、亦、相与

【材料】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北宋官员。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

请一个同学为我们朗读叙事部分,读出一种情绪的变化。 总结:在叙事当中诗人的情感是在不断变化的。 (二)记了景色

1、请同学读读描写月色的句子。

2、他们两人看到了什么景?请你为我们描写一下。 3、如果把这段句子改为这样可以吗?

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竹柏影也。 总结:当天晚上月色的特点是清澈、透明。 (三)记了情

1、苏轼眼中的景很美,他为什么能欣赏得到这样的美景,请从文中找出原因。 明确:闲人 2、何为“闲人”? 明确:清闲

3、看材料,探究苏轼黄州生活清闲吗?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