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解析

1、新闻两则

课题 教 学 能力目标 目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言,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主要教法 教学媒体 预习要求: 1、 通读全文,划出不会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针对练习一、二的第一句话(即“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学习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看“单元提示”,回答本单元作品的题材。 2) 同学们能说出一二个古今中外的著名战例吗? 3)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毛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写的两篇新闻。 二、 写作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防御 → 战略进攻 →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 国共和谈 → 渡江作战 三、检查预习: 1) 本文字词的检查 重点掌握的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 2) 练习一、二中新闻常识的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五结构。【背诵】新闻常识的补充: 1)新闻,小组讨论法、讲解法、演示法等 PPT课件辅助教学 情感目标 益启示。 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理解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语言特点,学习新闻写作。 知识目标 构特点,能分析并写作简单的新闻。 1、新闻两则 备课人 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 1

又称消息,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常分为( )、( )、( )、( )四类。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2) 新闻结构五部分中的主要部分,( )、( )、( )是主要部分,必不可少;背景、结语是辅助部分。 3) 新闻的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正标题必不可少。 4) 正文导语前的话是电头。 (接着拿当日的报纸为例,让学生具体认识标题的种类和电头。) 四、 第一则新闻的教学: 1) 请同学们找出这则新闻中六要素和标题、导语、主体的内容。 找出本文新闻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事件的经过与结果: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结构的主要部分: 标题(正题): 导语: 主体: 五、深入研讨: (方法:同组讨论,合作发言——即同组成员之间发言时可以互相补充、纠正,以尽量发挥群体的力量。) A、 为什么本新闻要按中、西、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B、就中路军的报道,找出它的新闻六要素。 C、本则新闻的遣词造句举例: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2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斜体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2)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1)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D、根据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新闻的特点和写法。 (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后记 反思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