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复习练案 岳麓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2017·皖南八校)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 D )

A.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B.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切入点是汉代强干弱枝的政策。汉朝统治者通过迁徙郡国豪富,使之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2.(2017·武汉)《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 C )

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解析] 隋朝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关,故B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并,加强了对县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故D项错误。

3.(2016·深圳)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导学号 42442017( C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中“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的现象说明了唐代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藩镇势力的发展与中央集权的削弱有关,与“皇权强化”、“刺史权力膨胀”无关,据此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无法体现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排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除D项。故选C。

4.(2017·郑州一中)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由此可知( C )

A.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导致被谏官弹劾 B.御史台的设立有效地限制了相权 C.御史台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统治 D.唐垌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中“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说明设置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宰相的制约,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

5.(2016·永州)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由此可见,讼师导学号 42442018( B )

A.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侠士 B.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 C.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 D.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

[解析] 讼师是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不一定就维护公平正义,故A项错误;从《唐律·斗讼》规定看,讼师参入司法,但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处于边缘地位,故B项正确;讼师不是政府部门的官吏,故C项错误;从材料也无法推断讼师来自科举落魄者,故D项错误。

6.(2016·聊城)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D )

A.宰相权力的下降 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B.礼仪制度的变迁 D.皇权不断地加强

[解析] 汉唐时期,皇帝与宰相“坐而论道”;宋代开始,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原因是为了尊崇君。据此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

7.(2016·淄博)汉武帝时重用酷吏,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猾”“不诛而害除”的目的。汉武帝的这一措施旨在导学号 42442019( C )

A.为地方百姓除害

B.削弱封国权力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地方秩序

[解析] 根据材料中“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的主要目的是推行政令,不是为地方百姓除害,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对地方豪强的打击,并不是仅仅是针对封国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打击敌方豪强,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猾”说明通过加强对地方势力的打击,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稳定地方秩序不是材料强调的根本,故D项错误。

8.(2016·南平)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C )

A.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 B.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 C.有利于避免帝王决策失误 D.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解析] 经筵官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经筵官主要是对君主劝诫,不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故B项错误;“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体现了经筵官对君主“辅导劝诫”,可以有效避免帝王决策失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筵官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

9.(2017·河北正定中学)《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A )

A.避免吏治腐败 C.完善明朝法制

B.削弱宰相权力 D.抬高皇帝权威

[解析] 题干中律条严禁官吏言宰执美政才德,意在防止下层官吏以言谄媚获取特殊利益,故A项正确;题干条文是针对“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而且明朝废除了宰相,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供了单一的法律条款,没有其他法律内容参照,无法判定是否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帝权威被抬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

10.(2016·深圳)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导学号 42442020( C )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圆署或圆坐署事是蒙古贵族内部比较民主的集体决策方式,体现了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C项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元代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与材料“元代地方政务”无关,排除A项;元代地方政务(行K12小学初中高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