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这部分的教材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2.重视比较方法的引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估计没有什么困难。教学中,通过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通过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日常生活现象与数学的联系,初步培养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五、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在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课题:比一比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并说出两个简单物体的长短、高矮或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形成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简单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认识,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等。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毛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例题场景。

谈话;小朋友,这是校园的一角。请你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 2.揭示课题。

启发:你觉得图上石榴树和柿子树有什么不同?小朋友跳的两条绳子会有哪些不同?

谈话:校园一角的两棵树高矮会有不同,绳子可能长短不同,这些都是比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比出一些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或大小。(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体会方法 1.比较长短。

引导:请看图上两人手里的跳绳,你觉得哪条绳长一些,哪条绳短一些?

现在两条绳在两人手里,都是弯弯的,大家说不清哪条长些哪条短些。你觉得可以怎样比出跳绳长短?互相讨论讨论,再说给大家听听。(板书:比长短)

谈话:可以把绳子拉直,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可以比出绳子长短。那么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教材小朋友跳绳图和比较长短的图,要求学生比一比,长的画“√”。 交流:哪条绳长一些,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追问:我们刚才是怎么比出绳子长短的?

指出: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就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香另一端比一比,就可以知道结果。现在我们发现,红绳比黄绳长,反过来可以说黄绳比红绳——(短) 。 让学生说一说;红绳比黄绳长,黄绳比红线短。 2.比较高矮。

引导:滑梯上有两位小朋友,他们两人可以比一比什么?(板书:比高矮) 提问:从站在滑梯上的图看,你觉得两人谁高一些,还是一样高呢?说说你的想法。 要能一眼看出来他俩的高矮,你觉得他俩怎样站着比,比较方便?

谈话:小朋友都知道,比高矮要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来比,就能一眼看出来。(出示教材上滑梯图和比高矮的图)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比一比,高的画“√”。

让学生交流比较结果,说说哪个比哪个高,哪个比哪个矮,并说说比高矮一般要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