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答案

轻伤:绿色 濒死伤:黑色

创伤指数:5-9分为轻伤;10-16分为中度伤;>17分为重伤。 指数 1 3 5 6 部位 四肢 躯干背部 胸腹部 头,颈部 创伤类型 撕裂伤 刺伤 钝挫伤 弹道伤 循环 正常 BP<13.6kPa,BP<10.6kPa,P>1BP,脉搏P>100次/分 40次/分 测不到 意识 倦怠 嗜睡 浅昏迷 深昏迷 呼吸 胸痛 呼吸困难 发绀 无呼吸 2.创伤基本生命支持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通气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3.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1.损伤机制复杂 2.伤情重 变化快 3.生理紊乱严重 4.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 5.处理顺序与原则的矛盾 6.并发症 4.复合伤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基本特点是有两种致伤因素,其中一种主要致伤因素在伤害的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机体遭受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作用后,创伤不是单处伤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影响,使伤情变的更为复杂棘手。

十八、急危重症监护

1.急危重症监护的基本概念及功能定位是什么?

急危重症监护是以“抢救生命、稳定生命体征、支持器官功能”为核心的急诊医疗环节。

EICU应以生命及器官功能监护为手段,具备救治紧急情况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支持脏器功能的能力,可谓“抢救性”重症监护室。 2.循环系统监护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护(动脉血压、CVP、PAWP、CO、PAP、胸腔内血容量、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机械通气时的收缩压变异、脉压变异、每搏输出量变异、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监护技术、超声心动图)、尿量、肢体温度。

3.肺功能的主要监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4.危重症的营养监测与支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营养状态时影响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等重要因素,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营养支持能更多的减轻应激造成的代谢紊乱,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以及调控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并在影响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转归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能够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并改善预后。

十九、灾难医学总论

1.现代灾难救援的主要内容?

2.灾难医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有哪些,对于这些理念你有什么样的理解? 灾难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与临床医学有所不同,灾难医学救援是要达到灾难现场,在恶劣和艰苦的环境中,用有限的人力和简便的设备,在紧迫的时间里,对成批伤员分级完成救治任务。灾难医学救援的实施需要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指挥,才能有效应对。在学好临床医学的同时,系统地掌握灾难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突发灾难事件与现场急救的医疗救护原则;掌握各种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会和掌握危重症的判断和救治决策,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政策水平。 3.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几级?灾难时的分拣和分配原则是什么?

分级: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1)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露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2.重大事件(Ⅱ级):(1)一次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医学教育`网整

理,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3.较大事件(Ⅲ级):(1)一次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4.一般事件(Ⅳ级):(1)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医学教育`网整理,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灾难伤员分拣要以平等为基础,因为每个人的生存机会是同样重要的。然而,这也并非总是唯一的原则,比如为使社会结果最大化,有的人获救对国家更有意义,而采取优先的原则。分拣与分配必须遵循的目标是:在资源极为有限时要能帮助最多的人。因此,对等待垂危患者应予安慰直至死亡;轻伤员救治应安排在重伤员之后;在资源受限情况下要对能挽救的伤病最终的为最优先者。处于同一优先级,时间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取决因素。在资源不定、需求未知的情形下,以“先后顺序”作为合理的选择。优先顺序其实是随实际需求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物质、人力和智力资源而适时改变。 4.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是什么?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特点:1.突然发生,发生紧急,事先没有预兆,不易预测,甚至难以预测,以致难以做出能完避免此事发生的应对措施。2.患者数量多,病情严重或死亡率高。 5.灾难可以造成哪些传染病流行机制?预防主要有哪些方面?

1.饮用水供应系统破坏2.食物短缺3.燃料短缺4.水源污染5.居住环境破坏6.人口迁徙7.对媒介的影响。

预防 1.灾难前期 1)基本资料的积累2)传染病控制预案的制订3)机动防疫队伍的准备4)人员的培训。2.灾难冲击期 1)环境消毒2)饮水消毒3)尸体消毒。3.灾难后期 1)重建公众性疾病监测系统2)重建安全饮水系统3)大力开展卫生运动4)防止吸血昆虫的侵袭5)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源6)对外流的人群进行检诊。4.后效应期 1)对返乡人群进行检诊及免疫2)重新对传染病进行调查。

二十、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

1.请简述伤员现场救援的基本技术。

生命支持措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 2.请简述灾难现场医学救援中的伤员分拣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分配急救优先权,确定需后送的伤员。

方法:1.分拣种类:1)收容分类2)救治分类3)转运分类。2.分拣依据:1)生理体征2)解剖损伤3)致伤机制4)伤前状态5)其他因素。3.分拣工具:

1)红色2)黄色3)绿色4)黑色。4.分拣场所。5.分拣步骤:1)判断受伤情况2)确定伤员处置顺序3)反复分拣。 3.请简述分级救治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1.及时合理;2.连续继承;3.治送结合。

方法:1.一级救治(现场救治)主要是紧急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和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维持机体生命功能,保证伤员能安全后送转运。2.二级救治(灾区附近医院的早期治疗)担任紧急救治和早期救治任务,主要处理危及伤员生命的损伤和并发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伤员分拣2)伤员分配。3.三级救治(后方医院的专科治疗)主要进行专科治疗和确定性手术,对伤后并发症进行综合性治疗,并开展康复治疗。

二十一、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

1.地震灾害救援中,如何保证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安全性?

1.学习应对突发灾难的个人防护知识,以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2.熟悉地震发生后可能导致的环境性污染,特别熟知灾难后易引起的传染病疫情,以及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对环境和各种消毒剂的抵抗力,传播途径,防护措施的有效补救措施等。3.熟悉个人防护的分级原则,避免防护不足或防护过度现象的发生。4.开展应对灾难的心理防护知识培训。 2.海啸的伤害特点是什么?对人体所致伤亡特点有哪些?

伤害特点:1.破坏力大;2.速度快;3.突发性强;4.次生灾害多。 伤亡特点:1.救援环境恶劣;2.伤员分布面广;3.受伤人员多;4.伤情复杂;5.伤亡惨重;6.骨折及挤压伤多;7.易漏诊和误诊;8.受灾人群心理创伤严重;9.公共卫生问题突出。

3.台风或龙卷风发生时你应该怎么做?风灾的次生危害有哪些?

(一)准备阶段 1.医院指挥中心的准备医院要成立专门的救灾指挥中心,负责从灾前到灾后指挥协调医院的运转、指挥中心要有良好的有线及无线通信,能联系省级应急中心、手术室、血库及急诊科;要有互联网、当地及中央广播电视接收系统,以便及时了解天气情况;为了防止指挥中心可能遭到的损坏,要有备用办公室,并在办公室附近设立能覆盖全院的广播中心,以便更好地整合协调医院各科室高效率运转。2.医院水电资源的准备彻底评估应急电力线路情况及设备情况、燃油储备情况、发电机情况;发电机的位置要能避免受灾;应急电力线路采用平行线路,以便能够控制各部门的供电;储备足够的燃料。灾难过程中,大多数医院的应急电力无法保证所有设备同时运转,但要保证关键部门如指挥中心、信息中心、检验室、影像科、手术麻醉室、急诊科等的正常运转。应急水的应也十分重要。医院要有储水的地方以及应急水管系统,以便顺利供水。风灾时及灾后一段时间,水净化系统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医院要能蓄水、维持水压,并保证水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3.医疗物资的准备及后勤保障医院应储备血液制品、缝合器材、破伤风抗毒素及类毒素、抗蛇毒血清、广谱抗生素、创伤救护敷料等;尽可能搭建临时避难所,用于伤员家属的安置;食物储备在灾后初期也很重要。4.急诊科的准备强风过后,会有大量伤员涌入医院,所以急诊科要做好相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