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笔记

1872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了美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即黄石国家公园。综观世界上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国家公园,一般都具有二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国家公园自然状况的天然性和原始性,即国家公园通常都以天然形成的环境为基础,以天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人为的建筑、设施只是为了方便而添置的必要辅助。二是国家公园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即国家公园天然或原始的景观资源往往为一国所罕见,并在国内、甚至在世界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而特别的影响。 我国目前国家公园概念上的建设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

6、城市公园:产生于17世纪工业革命的英国,当时主要问解决环保问题,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和

绿地的逐步认识,已逐步发展成为供公众游赏、休息、娱乐、开展户外科谱、文化、健身活动向公众开放的有较完善设施的优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7、主题公园:有特定的得主题,园中所有内容在概念化层次上统嗫与该主体之下的、 人工创造舞台文化娱乐活动空间。 8、景观通廊

综合水体植物建筑等景观元素所构成的带行连续的景观绿地的空间,如宾水带 轴线绿化带也指有许多景观组合构成的美丽的视觉走廊。

9、绿色分区理论

吸收系统稳定理论和协调适应性理论发展形成的,认为绿色区域的土地应受到保护并免受城市开发的干扰,因为作为开场空间的社会经济价值比做为城市建设用地更有价值。

10、开放空间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在开放空间中,视线可以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视平线向前 视觉不容易疲劳、多利用、多湖面、海滨、草原等、以及能登高远眺的地域、组织景观视线。

11、景观轴线的形成和作用构成?

本质上说景观轴线是连接2个景观点或更多景观点之间的线型景观规划元素

特征:动态的提供秩序 可以弯曲但是不可以分叉 观赏的和中点可以相互转化能产生纪念效果 形式;有绿地、带状绿地构成的轴线、河流构成的轴线、道路构成的轴线等。 作用:增强景观感受的明晰性、秩序性、分割划分景观空间

在景观中起串通景观之间的通道的作用一方面串通的是一个个空间,另一方面是给人提供通道,作用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分析;1)视觉上强调主次分明;2)生态上景观中的绿色廊道包括物种的转移如河流是典型的生态廊道,有利物种转移;3)从人的行为活动上来说轴线为人提供一个带状的活动空间。

构成在大的尺度上来说,轴线是一个绿道的概念道路+绿地=一种轴线 12、庇护性景观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往往是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尤其是人们户活动的聚集点既有开放性 又有遮蔽性,重要包括 亭子廊花架等等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要临近人们户外活动的主要活动路线布置,通达并作为在景观点上要在视觉效

果上认真推敲 确定起体量大小

13、seenic forest land具有一定景观价值,对城市整体风貌和环境起改善作用,但上没完善的游览 休息 娱乐等设施的林地。

14、种植设计planting desingn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合理配制各种植物,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15、郁闭度:

指森林中乔木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示。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0.20(含0.20)以上的郁比林(一般以0.20-0.69为中度郁闭,0.70以上密郁闭00.209不含0.20)一下为疏林。

16、屋顶绿化roofgreening--------------在高处地面以上,周边不与自然土层相连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的绿化。

1花园式屋顶绿化 根据屋顶定具体条件,选择小型乔木 低矮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进行屋顶绿化植物配置,设置园路、坐椅和园林小品等,提供一定的游览 和休息活动空间的复杂绿化。

2简单式屋顶绿化 利用低矮灌木或草坪、地被植物进行屋顶绿化,不设置园林小品等设施,一般不允许非维修人员活动的简单绿化。

屋顶绿化必须在建筑物的整体荷载允许范围内进行,符合以下标准; 1应具有良好的排灌 防水系统 不得导致建筑物漏水 渗水 2应采用轻质栽培基质 冬季有防冻措施

3绿化种植材料应选则适应性强 耐旱 耐贫瘠 喜光 抗风不容易倒伏的园林植物(浅根性)

17、一些规范条例发布实施的时间

城市园林绿地类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施行 2、《公园设计规范》------1993.1.1年执行

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6.3颁布 2002.9.1实施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纲要》—2002.10.26颁布

5、《国家标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5年新修订)》----2000年2005年修订

6、《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年 7、《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02.9.3发布 2002.11.1.起施行 根据《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8、《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04年 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 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4.2.1.施行 风景区类

1、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2月1日施行---替代《风景名胜区管理崭行条例》1985 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年颁布----2000年施行 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2003.6.25实施 4、《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2001.4.20颁布并实行 森林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98。1。1执行

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96.1.1根据《森林法》和《公园设计规法》编制 3、《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2000.4 99年发布 旅游规划类: 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5.1)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5.1)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5.1)代替《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新增加了AAAAA级旅游景区

4、《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 16766-1997)

5、《旅游规划纲要》-----2003年

18、土壤与植物根系要求:大乔木90 小乔木60 大灌木45 小灌木30 草坪15

19、植物环境------每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成中形成了适宜自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自然环境,离不开了这种生境,植物就生长不好或最终消逝

20、形象场指某一景观形象对环境的作用范围 该作用不仅仅是视觉心里上的也包括景观形象的社会文化效应 景观形象场的最小范围既是他的可见视阈,大到人类活动范围广义的说 任何有形象的东西都有形象场

21、林冠线:指植物配制的设计构思在立面构图的轮廓线 利用不同高度的植物 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 由于地形起伏也可以使林冠线富与变化 林冠线对游人空间感受影响突出。

景观: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圣经》的旧约篇中,用于描写圣城的美景,后来用于描写人类留下足迹的地方。17世纪以来,景观又与园艺、地理学等联系起来,使景观一词的含义越来越复杂。当前,景观概念从生态学的角度进一步拓展,并与人类的生活聚居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主要用于描写大的生物群落和人类的居住生活环境。

法国几何园:17世纪趋于成熟的法国园林风格,脱胎于意大利园林,具有贯穿全轴的中轴线,中轴线上集中了最精彩的花园、雕塑,还有一些横轴、次轴和一些小道。水景具有辽阔、平静、深远的特点,水池呈规则的集合形状。植物花坛和丛林都失去个性,修剪成几何形式。整个园林具有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次分明的特点。

城市公园:产生于17世纪工业革命的英国,当时主要问解决环保问题,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和绿地的逐步认识,已逐步发展成为城市配套和居民服务的开放式公共绿地。

从社会、文化背景条件看英、法园林风格的形成

法国园林风格为几何园,该风格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欧洲封建社会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增长,资产阶级需要在和平的环境里来统一国内市场,这种愿望正好与国王统一国土的欲望相结合,先后建立了一些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的国家。十七世纪的法国,在解决中央集权国家所提出的任务时,饱含着理性主义的色彩,它力求严格地按照几何原则来布置城市,从而导向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君主制制度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唯理主义美学的反映,它体现了有秩序的、有组织

的、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它崇尚抽象的对成和协调,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法国古典主义是紧跟着文艺复兴而来的,十三世纪未,法国侵略意大利,经过一百多年意大利文化的输入,已经具有文艺复兴面貌,在园林风格上,从仿效意大利的台地园,而发展成熟形成自己几何园的风格,为枫丹白露园、沃可斯园等。其特点为: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集中了最精彩的花园、雕塑,还有一些横轴、次轴位于其中,另外还有一些小道,形成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次分明的平面图案式庭园模式。

英国园林则具有风景式风格,也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工厂手工业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很强大,而且他们当中有许多是从封建贵族转化而来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导致思想领域里没有高亢激越的思潮,没有壁垒分明的流派。英国革命的曲折过程和相应的思想文化特点,都在它的园林发展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早期的风景园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十七世纪末,中国园林带入英国,影响了英国园林的发展,他们认为中国园林是“千变万化”的。在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出现了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画家和诗人,绘画与文学这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倾向为十八世纪英国自然式造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如风景园的开创者——肯特,原本就是一个画家,因此他的造园“就象画家在画布上构成的那样,配制着美妙无比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他的座右铭为“自然讨厌直线”,他的庭园直线形苑路、林荫道、喷泉、树篱等一概拒之门外,只留下具有不规则形池岸的水池及弯曲的河流。而他的学生和合作者布朗则将风景园推向了高潮。这些风景园取消了园林和自然的界线,构图上常以湖泊为中心,看不见建筑,造园要素为疏林、草地、湖泊、水景、异国情调等。

另外,英国的风景式园林自它萌芽之初,就通过作家们的文学作品为媒介而得以传播,并对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以“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为主谈谈中国园林的文化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主要有三大派别,现仅就儒家文化谈谈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支脉,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学,其美学思想建筑在仁学的基础上,孔子认为乐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是与仁的最终一致,他指出美与善是有区别的,但最高层次的美是与善统一的。在孔子看来,通过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克己),达到恢复周礼的政治目的,就是所谓仁,他特别强调培养仁的道德自觉,——为仁由己,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态度是评价一个是否“仁”的根本标志。“孝娣为仁之本”指出了行仁的具体途径。在他看来,仁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而“天下归仁”则是社会道德的最高理想。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道出了不同精神品质的人的美感差异性。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提出修身的过程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修身当先写于诗,第一步是学礼,最后修身才能在审美(乐)中得到完成。说明乐山、乐水是表示一种高尚的情感,而崇尚自然、热爱自然、把握自然、开掘自然没,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观。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外在的形似并不等于真实。真实,就是表达出内在的气质韵味,表达出自然对象的生命。

美感是中庸,是和谐,讲究群体组合,利用象征的手法来暗喻某种含蓄的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虽

然“宛如天开”它不仅是自然的镜子,也是心灵的镜子,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饱含着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发现了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掌握了构成山水美的组合规律而造出的。以有形表无形,以物质表精神,以有限表无限,以实境表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像中的无限形象相统一,使再现真实实体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而寓情于景以后,景物就倾注了人格灵性,也才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园林中的山水花草一般都寄托着某种情感。或以物言情,或以物比兴,或因物喻志,追求的是“因物而比兴”的外延效果,即产物的象征意义,是人的情感感受。

工业文明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1784年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工业生产技术的变革,要求生产集中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的大生产需要繁重的交通来输送原料和成品,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导致城市中出现大规模煤田、井架、电网、石油输送管,工业发展导致出现工人城市,在它们的郊区必须建造新型楼房,如火车站、带屋顶的大市场、巨大的写字楼、大百货商店、商业街等等。面对这一需求,人们谴责用浮华装饰的做法,楼房的功用成为设计的中心考虑,另一方面,一种使骨架独立于墙壁的建造又迅速的促进了预制件的出口,技术进步伴随着工业化到处开花,在19世纪最后几年,关税壁垒使工业强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打破了它们的平衡,工业化国家利用万国博览会来展示经济威力及其在殖民地的功绩,工业化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等,因而各种社会改变主义者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了种种设想,如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种种社会改革方案,傅立叶的理想社会以“法郎基”为单位,布置成分社新村,将生活与生产组织在一起。罗伯特-欧文的新协和村。

举例说明后现代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电脑和数据库的广泛运用,科技高视阔步导致了合法性危机,这一状况反过来深刻地规范着人类的心里机制和行为模式,导致一种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极端倾向,扶植、消费和平面感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代码。 后现代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平面感:消解深度,拒绝解释

2)断裂感:不需要历史,历史意识的消失,断章取义,用完即扔

3)零散化:主体丧失中心的地位,使要素成为自身结构主义,碎片无序叠合 4)复制:距离的消失、大众化、普及化 后现代思想影响下的设计,主要形式有三种:

1、后现代主义设计,极少主义,少就是多,重要表现在一个方面 1)装饰主义:淡化功能作用,强调符号意义

2)折衷主义:从历史中吸取思想、手法,片断在现代构架上按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组合----强调既此又彼,多重译码,

3)娱乐性与含糊性:嬉戏与调侃,不严肃,强调人情味,设计风格与细节上具有含糊性,既此又彼。从哲学上说,这一阶段的主题是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中世纪神道主义的否定,把人之外的万事万物都当作实现人类利益的资源和手段。主题表现为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这一时期的艺术与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艺术界发生的三次运动可以看出工业文明对城市景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