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中“水”的意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国古诗中“水”的意象

作者:金开建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1期

摘要:水,作为一种自然物质进入人们的文化视野,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成为一种独立意象存在于中国文学之中。了解“水”这一意象能剖析和感悟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衍变。文章从中专语文教材所选篇目生发开去,试图对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意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意象

众所周知,自然风物和人文环境对文学作品中意象的构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物感”成了构成意象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一切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客观实在都是文学作品中意象建构的基础,天地山川、花草虫鱼无一不可以入文,而“水”,在人类生命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在文学作品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水,自身无色无味而又透明,可是,古人却从中看出了色,品出了味。

由于古代文人对水的喜爱,水意象便大量出现在古代诗歌中,而且有着非常丰富的意韵,或象征道德,或象征隐逸,或象征阻隔,或象征时间。此外,水还常被用以比喻人心所向,比喻知音,比喻感情的深长等等,具有丰富的意蕴。

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遇到一件艺术作品,直接呈现给我们的是外在的东西,然后我们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一个因素——外在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

水性阴柔,常被看作人间友情、爱情的象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宝玉之口道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也是将水与爱情等柔情联系在一起。于是人世间山长水远的友情和如鱼得水的爱情与水之间常常不免一线相牵,所以抒写友情与爱情这样柔情的诗篇更是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女诗人鱼玄机的《江陵愁望有寄》:“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在这里,女诗人正是抓住了水日夜东流、永不休止的动态特征,揭示了自己思念友人愁肠百结、绵无尽头的情怀。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萍州。”更是抓住了水这一特征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愁肠百结、绵无尽头的情怀。而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借水深比友情,传为千古绝唱。

水是无依的,漂泊也无依;水是凄柔的,漂泊也凄柔;水是悠长的,漂泊也悠长。漂泊与水总是有着很片段的联系。对诗人来讲,漂泊生涯中的一切山川风光都是自己耻辱的见证,惟有流水不同。正如李白所言“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山是他乡之山,云是他乡之云,月是他乡之月,只有随流的江水,才真正属于家乡。“我”在蜀时它在蜀;“我”到楚地它到楚;“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万里路,它随万里送;“我”到异乡地,它更不离左右。漂泊的生活中,一帆一浆,顺流而一,生活自由而不羁。当漂泊成为一种生活的状态后,会变得难期,这时乡愁与离情交织,将那种对未来前途无所凭依的悲怆忧思演绎得愈发沉重。由此,水的这种漂泊意象成为诗歌的一个永恒主题,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辽阔宽广的水面阻碍着人们的自由行动。因此,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往往象征着某种障碍,用以表达主人公面对可望而不可及之事物时的惆怅、痛苦心理。中国古代许多爱情诗以水象征障碍,然而水意象的这种阻隔意蕴不仅用以表现爱情,李白《赠宣州宇文太守兼寄崔侍御》:“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这一“水”阻隔的是诗人政治上的前途。故“流水”往往成为古代诗歌中象征流逝时光的意象。

水的这一审美象征,强烈地触发了人们产生感叹光阴流逝的时间意识,于是“水”成了中外共通的“喻时”象征意象,“水长东”成为一个永恒的存在,以我们脆弱的人生无法改变。“人生长恨”恰如这东去流水也构成了一个我们动摇不了的永恒。水无恨而人有恨,无恨之水永远东流,正如有恨人生永无尽期。

由此引发的“水”的另一文化意旨是它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的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痛苦与无奈。被置于《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开篇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供滚滚东流的长江这一意象的观照与品味,感叹历史风云人物的浮生短暂。而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流水,李煜借水抒发怀故之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清照则以水(雨)写念旧相思的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他们所关注的共同的主题是对往日时光的再现,是怀旧情绪的诱惑。由于这种强烈的诱惑,中国古典文学渗透了对不朽的期望,它们成了它的核心主题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到处可以看见同往事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后。”既然“我”能记得前人,就有理由希望后人会记得“我”,这种同过去以及将来之间的联系,为作家提供了信心,从根本上起了规范作用。就这样,古典文学常常以复制自身出发,用已有的内容来充实新的期望,从往事中寻找根据,须臾不离地给“永恒写下自我”的期望罩上阴影,所以有“流水”的反复出现。

诗歌是个性化对人生的独特体验,这其中必然会有对国家兴衰、人生悲观的抒发,因此,水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还表达出一种壮阔的豪情或悲情。这种悲哀最大莫过于国家之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古人常用“山河”指代国家,在国势日衰、变乱日亟的朝代与时代里,江河湖海演奏的是时代的怨曲与悲歌,水声的呜咽盈耳令人不忍卒听。在古代诗歌中,通过水意象表现某种人生哲理者也屡见不鲜。“江湖”本指江河湖海,在古代诗歌中,却有“在野”的意蕴,成为与“朝廷”相对的一种意象。“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表达的是干一番扭转乾坤的事业后功成身退的愿望。 似水流年,千古悠久,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就在这滔滔流水中传承、演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