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罗的理论

一、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1856—1915),出身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18岁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后因眼疾而辍学,辍学后进了一家工厂做学徒工,4年之后到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工作,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机械工人做起,历任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车间主任直至公司的总工程师。后来独立开业,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并在多家公司进行过科学管理的实验。1906年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1911年出版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泰罗为此被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思想: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罗从事管理研究、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科学管理研究的所有过程、方法和理论都应该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中心问题展开。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对工人进行挑选和培训,让每个岗位上的工人都成为适合本职工作的“第一流工人”。

泰罗认为“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为第一流的,除了那些完全能做好这项工作而不愿去做的人。”管理者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采用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的方法,制定出标准的作业方法,实行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按照标准的作业方法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工作量。

按照这种管理思路泰罗设计并举行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的试验,使劳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比如通过“铁锹试验”,泰罗得出了铁锹每次铲物在重21磅时,劳动效率最高的结论,并设计出大小12种规格的铁锹,铲不同的东西用不同的锹,这样,使得试验所在地(伯利恒钢铁公司)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又比如在“搬运生铁块试验”中,泰罗设计了一套详细的操作方案,让参加试验的工人按此方案搬运生铁块,结果工人的每天

搬运量从12.5吨提高到47.5吨。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差别计件工资制其核心是制定差别工资率。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酬,以资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并给以警告,如不改进,就要被解雇。例如,某项工作定额是10件,每件完成给0.1元。又规定该项工作完成定额工资率为125%,未完成定额率为80%,那么,如果完成定额,就可得工资为10×0.1×125%=1.25(元);如未完成定额,例如哪怕完成了9件,也只能得工资为9×0.1×80%=0.72(元)。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资方和工人的紧密、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合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他认为,没有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任何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都难以实施,难以发挥作用。在泰罗看来,科学管理的实质是管理者和工人要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他认为,“在科学管理中,劳资双方在思想上要发生的大革命就是:双方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不再把盈余分配看作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使盈余增加到使如何分配盈余的争论成为不必要。他们将会明白,当他们停止互相对抗,转为向一个方面并肩前进时,他们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出来的盈利会大得惊人。他们会懂得,当他们用友谊合作、互相帮助来代替敌对情绪时,通过共同努力,就能创造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余。”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泰勒把计划的职能和执行的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即找出标准,制定标准,然后按标准办事。要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应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找出和制定标准的工作。

具体说来是,计划部门要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布命令,其主要任务是:①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确定定额和操作方法的依据。②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工具。③拟订计划并发布指令和命令。④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在现场,工人或工头则从事执行的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的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能自作主张、自行其是。泰勒的这种管理方法使得管理思想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将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

(7)实行职能工长制。

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他认为这种职能工长制度有三个优点:①每个职能工长只承担某项职能,职责单一,对管理者培训花费的时间较少,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②管理人员的职能明确,容易提高效率。③由于作业计划由计划部门拟订,工具和作业方法标准化,车间现场工长只负责现场指挥与监督,因此非熟练技术的工人也可以从事较复杂的工作,从而降低了整个企业的生产费用。

尽管泰勒认为职能工长制有许多优点,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单纯“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容易形成多头领导,造成管理混乱。所以,泰勒的这一设想虽然对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职能的专业化有较大的影响,但并未真正实行。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这种例外的原则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泰勒提出的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方式,后来发展为管理上授权原则、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部制等管理体制。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今天,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当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另外泰勒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都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但这些也正是需要泰勒之后的管理大师们创建新的管理理论来加以补充的地方。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其几乎所有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都是经过自己亲自试验和认真研究所提出的。它的内容里所涉及的方面都是以前各种管理理论的总结,与所有管理理论一样,都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但它是最成功的。它坚持了竞争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竞争原则体现为给每一个生产过程中的动作建立一个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工人奖惩的标准,使每个工人都必须达到一个标准并不断超越这个标准,而且超过越多越好。于是,随着标准的不断提高,工人的进取心就永不会停止,生产效率必然也跟着提高;以人为本原则体现为这个理论是适用于每个人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