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2.2.1 有钢支撑的超前锚杆 1一锚杆;2一钢支撑
a-锚杆间距,b-钢支撑间距,α-锚杆倾角
图4.2.2—2 悬吊式超前锚杆
1一超前锚杆,2一径向锚杆,3一横向连接短筋 a-超前锚杆间距,b-爆破进尺,α-锚杆倾角 4.2.4 锚杆的长度可按下式确定(图4.2.4): L=a+b+c (4.2.4) 式中 L——锚杆长度(mm); a——锚杆尾部长度,宜为200mm; b——开挖进尺(mm);
C——在围岩中的锚杆前端长度,不宜小于700mm。
图4.2.4 超前锚杆长度
4.2.5 锚杆间距应根据围岩状况确定。当采用单层锚杆时,宜为200~400mm;当采用双层或多层锚杆时,宜为400~600mm。
4.2.6 上、下层锚杆应错开布置,且层间距不宜大于2m。
4.2.7 锚杆宜采用热轧HRB335级钢筋或热轧钢管。钢筋直径宜为18~22mm,钢管直径宜为32~38mm。 4.3 小导管注浆支护
4.3.1 当在松散破碎、浆液易扩散的岩层中掘进坑道、地道时,宜采用小导管注浆支护。
4.3.2 小导管宜采用直径为32~38mm、长度为3.5~4.5m的钢管。钢管管壁应钻梅花形布置的小孔,其孔径宜为3~6mm。 钢管管头应削尖(图4.3.2)。
图4.3.2 小导管结构
4.3.3 小导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小导管间距应根据围岩状况确定。当采用单层小导管时,其间距宜为200~400mm;当采用双层小导管时,其间距宜为400~600mm。 2 上、下层小导管应错开布置,其排距不宜大于其长度的1/2。 3 小导管外张角度应根据注浆胶结拱的厚度确定,宜为10°~25°。 4.3.4 小导管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注浆前,应向作业面喷射混凝土,喷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2 浆液可为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当采用水泥砂浆时,其配合比宜为1:1~1:3,并应采用早强水泥或掺人早强剂。在岩层中注浆应取偏小值;在松散体中注浆应取偏大值。当浆液扩散困难时,其砂浆配合比可为1:0.5。 3 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应根据试验确定。
4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可采用加硅酸钠、三乙醇胺等双液注浆。 5 注浆顺序应由拱脚向拱顶逐管注浆。
4.3.5 当浆液固结强度达到10N/mm2和拱部开挖后不坍塌时, 方可继续掘进。 4.4 管棚支护
4.4.1 在回填土堆积层、断层破碎带等地层中掘进坑道、地道,宜采用管棚支护。
4.4.2 管棚支护的长度不宜大于40m。
4.4.3 管棚宜采用厚壁钢管。其直径不应小于100mm;长度宜为2~3m。钢管之间的净距宜为400~700mm。
4.4.4 管棚钢管接头材料强度应与钢管强度相等。接头应交错布置。 4.4.5 在岩层中钻孔,钻头直径宜比钢管直径大4mm。
4.4.6 管棚应靠近拱顶布置,管棚钢管与衬砌的距离应小于400mm。 4.4.7 在钻孔过程中,应及时测量钻孔方位。当钻孔钻进深度小于或等于5m时,方位测量不宜少于5次;当钻进深度大于5m时,每钻进2~3m应进行一次方位测量。对每次测量的钻孔方位,其允许偏差不应超过1%。
4.4.8 当钻孔偏斜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在孔内注入水泥砂浆,并待水泥砂浆的强度达到10N/mm2后,方可重新钻孔。
4.4.9 钻孔完毕,并经检查其位置、方向、深度、角度等均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管棚施工。
4.4.10 当钻进过程中易产生塌孔时,宜以钢管代替钻杆,在钢管前端镶焊合金片,并随钻随接钢管。
4.4.11 当要求控制坑道、地道上方的地面下沉时,钢管外的空隙应注浆充填密实。
4.4.12 管棚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管安装完毕,应将管内岩粉冲洗干净,
2 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0.5~1.0; 3 水泥浆注浆压力不应大于0.2MPa; 4 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应小于0.2MPa。 5逆作法施工 5.1 一般规定
5.1.1 当在城市交通中心、商业密集区域构筑人防工程时,可采用逆作法施工。
5.1.2 逆作法施工宜采用先施工顶板,再施工墙(柱),最后施工底板的程序。 5.2 钻 孔
5.2.1 钻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机应运行平稳,纵、横方向应移动方便, 2 应有自动调整钻杆垂直度的装置和起吊能力,
3 钻头带有螺旋叶片部分的长度,应大于或等于钻孔柱的长度;螺旋叶片的直径应与钻孔柱直径相等。
5.2.2 钻机就位并校正钻杆垂直度后,应一次钻进,中间不得提钻:钻进速度不宜大于26r/min。
5.2.3 提钻速度不宜大于1m/min;严禁反转提钻。
5.2.4 钻头应对准施工放线给定的钻孔中心点,偏差不应超过2mm;在钻孔定位的同时应进行钻杆垂直度的检查与校正。 5.3 灌注混凝土
5.3.1 在混凝土灌注时,不得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宜采用边灌注混凝土、边振捣、边提升导管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