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杨亚红

一、数据分析

实考人数为51人,优秀成绩总人数为34人,占66.7%,及格成绩总人数为47人,占92.2%,不合格成绩总人数为4人,占7.8%。 二、试卷评析

本次考试命题有计算、填空、选择、画画算算、解决实际问题共五项。试题能紧紧围绕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数学教材的教学范围进行。试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 、体现应用、题量适当 、范围全面、难度适宜,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

1、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

命题着眼基本要求,避开难题、偏题,以体现“双基”的基本题为主,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1)淡化训练。

试题对于基本运算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没有运算繁琐的计算题,并且四则混合运算也是不超过三步。 (2)力求全面。

试题以计算、填空、选择、操作、综合运用五个板块呈现,力求覆盖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主要知识点,配合新课程标准命题。 (3)强调知识的综合性。

如争做神算手,包括直接写得数、脱式计算、求未知数X、列式

计算。直接写得数设计到了分数的四则计算;脱式计算有的含有一级运算,有的含有两级运算,有的还带有括号。并且把脱式计算和简便计算编在一起,不仅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考查学生对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能否理解,能否灵活运用。并且要求在脱式计算时,能简算的必须简算,要写出主要步骤。这样对学生在审题和分析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先思而后行”,区别哪些题目可以简算,必须简算,再正确解答。选择、操作、综合运用的综合性就更强了。 2、试卷充满情趣和人文关怀,体现差异性。

传统的试题设计比较客观、冷漠,毫无情趣可言,在测试中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考场心态,试卷在用词上细细地加工了一番,像卷首语、温馨提示等这些亲切客气的话语,使学生感到自己会成功的,也能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努力创设试卷的宽松氛围,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考试情境。而且试题类型以学生常见的为主,不在文字表达上人为的制造障碍,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 3、4题。

3、一份试卷就是一组问题的情境。这份试卷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到试题的突出特点: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精——以点带面,从一个考查点能透视出多重问题,在份量和要求上均有一定弹性。

实——每一个题目都实实在在,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体现了认识、积累、应用的新理念,注重挖掘学生的浅能意识,体现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学生整个卷面来看,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缺乏审题习惯。有些试题,学生没有读完就动笔,结果往往弄巧成拙,造成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一看、二画、三想的审题习惯,防止出错。二是不细心。如:计算结果不约分,求半圆的面积时不除以2:解答问题时,式子列对了,计算却错了:题目中的数字从上面移到下面就抄错了。平时应训练学生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及检查时的方便明了。三是不规范。

如画对称轴、很多同学不用作图工具,图手画、画出的图粗糙,不精确。还有1/3的同学用钢笔画图,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应用尺规和铅笔来绘图。再如:应用题有一部分学生不答题,或答的过于简单,单位名称遗漏等。四是不验算。致使很简单的题出错。如果学生平时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这些错误就会避免掉。 四、改进的措施

1、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多方面的练习,做到口算坚持。

2、课堂教学抓实每一个知识点,夯实数学基础,力争结合学情,把数学课上实、上活、上新。

3、加强过程意识,注重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提高的过程;重视

知识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解决方法和解答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发展创新意识和灵活思维能力。

4、要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如:画图、列表等方法;要关注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精髓,因此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如:数形结合的思想,试卷中出现的很多,但学生不能借助图形直观、形象地理解题意。

5、要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注重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自觉检验等良好习惯。当然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

总之,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看到了成绩也发现了问题,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这批学生满怀成功和希望走出小学的大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