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_题型专练_选择题标准练8_含答案

选择题标准练(8)

满分36分,实战模拟,12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

1.新型载药系统助力儿童HIV感染者治疗,将有望边喝牛奶边服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载药系统的核心物质——酪蛋白主要存在于牛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酪蛋白基因表达的最后阶段需要转运RNA的参与 B.酪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转运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参与 C.HIV在T淋巴细胞中,依赖于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载药系统载药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 (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2)蛋白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吐和胞吞。 (3)病毒无细胞结构。

(4)题中隐含信息:酪蛋白存在于牛奶中→酪蛋白为分泌蛋白。

【解析】选C。酪蛋白存在于牛奶中说明酪蛋白为分泌蛋白,其基因表达的最后阶段为翻译,需要转运RNA参与,A项正确。酪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转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参与,B项正确。HIV无核糖体,其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依赖T淋巴细胞中的物质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C项错误。载药系统的核心是酪蛋白,为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性),D项正确。

2.下列与酶的作用无关的过程是( )

A.tRNA与mRNA之间的碱基配对 B.葡萄糖分子间脱水缩合形成淀粉 C.DNA分子复制和转录时的解旋

D.皮肤细胞中多种色素的合成

【解析】选A。tRNA与mRNA之间通过氢键进行碱基配对,无酶促反应,故答案为A。其他选项所述均需要酶的催化。

3.人体的CFTR蛋白是细胞膜上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若CFTR基因突变,则会导致氯离子在细胞中累积,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水分进出细胞发生障碍,使患者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FTR蛋白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过程,需要依赖ATP水解供能 B.CFTR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将正常CFTR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该细胞即恢复正常功能

D.此事实可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选C。无机盐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因此需要依赖ATP水解供能,A项正确。CFTR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项正确。将正常CFTR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正常基因有可能无法正常表达,所以该细胞有可能不能恢复正常功能,C项错误。此事实可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膜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项正确。 4.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mRNA的密码子序列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途径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解析】选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项错误。mRNA是翻译的模板,其上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因此mRNA的密码子序列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项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C项错误。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个体是单倍体,D项错误。

5.糖尿病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患者血糖浓度过高,超出了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从而使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据此分析,下列不属于糖尿病致病机理的是( ) A.效应T细胞的攻击使胰岛B细胞受损 B.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C.组织细胞无法将运输葡萄糖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表面 D.肾小管细胞表面重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减少

【解析】选D。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过高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胰岛B细胞受损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减少、胰岛素受体受损、组织细胞葡萄糖运输蛋白减少都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故A、B、C项所述均属于糖尿病致病机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的减少会导致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不会升高,因而不属于糖尿病致病机理,故选D。 【易错提醒】本题出错的原因是只看尿液中有糖出现而忽视了“患者血糖浓度过高”这一关键信息而错选B或C。

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 别 土壤处理 1组 灭菌 2组 不灭菌 3组 灭菌 4组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可用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如果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则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1、3组落叶不被分解,2、4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解析】选B。实验中土壤的处理有灭菌和不灭菌、较干燥和湿润,因此实验可用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项正确。如果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则相同湿度条件下灭菌与不灭菌组互为对照组,B项错误。由于实验材料上也有可能携带微生物,因此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C项正确。1、3组土壤经灭菌处理,因此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土壤中有微生物,均能分解落叶,但由于土壤湿度条件不同,落叶被分解的程度可能不同,D项正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