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精品文档

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全面深化,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心理素质已深受各方面的重视。自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之后,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备受重视。但作为学生的教育者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健是教师。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前不久,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他们的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另据国

外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神经病的占10%,而在其它职业人群中平均仅为2%左右。

这样的数据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北京市教科院近期公布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调查报告表明,教师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职业行为问题,是造成学生心理伤害的最主要的因素。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教师心理障碍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难以想象,一个在这样大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心理疾病的群体,如何培养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下一代。 二、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适应不良问题

在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实的今天,教育教学的评估管理体系被蒙上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评估重现象不重人: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内部管理。各种考试、竞赛、考核、评估频繁。大量的作业批改,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满负荷运转,使教师很少有喘息的机会。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全身心投入。教育管理层和社会家长却常把诸如孩子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校园暴力单纯归因到教师个体。教师们忍辱负重面对一切不公正对待和评说,心理压力沉重。

(二)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形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这无形中给教师施加了巨大

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些教师力不从心,心理疲倦感油然而升。各个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育教学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使得学校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科研,还要忙于充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得他们不堪重负。 (三)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

教师必须与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与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关系长期恶化,教师心情必然沉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现在,教师普遍反映人际关系难处,据调查,某校45人,88.9%的教师认为最困难的是人际关系。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或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容易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四)教师所处的艰苦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导致教师心理失衡。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任何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首先是要满足生理需要,其次是要满足安全需要,包括心理安全。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有很好地满足自己的这些基本需要。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过多地强调奉献和责任,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对他们关爱不够。由于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

一些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不高,生活条件与工作环境相当艰苦,教师和奉献与报酬之间反差很大。 三、解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一)教师应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压力应对策略 由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所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而,教师应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压力应对策略,维护心理健康。俞国良先生综合国内外研究,认为较为常用的提高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方法有放松技巧、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策略和反思等。放松技巧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包括通过各种各样的身体锻炼方法、户外活动以及培养业余的兴趣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时间管理技巧可使工作、生活更有效率,能避免过度负荷,具体包括对时间进行组织和预算、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目标、建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对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如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如绝对化要求、完美主义、夸大后果等)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课堂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

(二)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

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地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

放松和排遣方式。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并且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教师遭遇挫折后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的安全感。 (三)改进教师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是改善教育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四)重视人生关怀,为教师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人际环境。首先,社会大环境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要素。全社会都要共同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为教师创建一个宽容、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为此,社会各界都要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其次,学校小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直接、最重要的工作场所,这个小环境顺心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为此,学校管

理者应努力优化校内人际环境,切实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呵护与慰藉。使他们身心愉快地投入工作。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生命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儿童,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这需要我们全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