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闺塾>>赏析

汤显祖

1.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明代戏剧家汤湿祖“临川四梦”之一(“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全剧五十五出,作品通过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故事,展示出“情”和“理”的冲突。歌颂了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作者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愿望,也掲露了封建礼教社会的僵死冷酷和虛伪!

全剧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聪明,漂亮,

知书达理,向往自由。其父为她聘请了一位叫陈最良的先生教她习文。除此之外,几乎沒什么自由可言,她只能呆在自己的绣楼。闲睱时候,她在自己的衣裙上绣上成双成对的花鸟,或偶然打个瞌睡,都要受到父毌的严厉呵斥,因此,她长到十六岁,居然不知道家里有个后花园! 一天,老师给她讲授<<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从此, 沉睡的少女之心猛然觉醒,她不由得向往起自由的爱情来! 在丫环春香的怂恿下, 她偷偷溜到了后花园, 在灿烂的春光中, 她大发感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此情此景,丽娘浮想联翩,深感春光流转,自己年已及笄,颜色如花,

命如一叶,不能早遇意中之人,胡思乱想,春睡成梦: 梦见一位自称柳梦梅的书生,来到牡丹亭上和她幽会,在梦中,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爱的芳醇。可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在冰冷乏味的现实生活中,她无法与梦中郎君早成婚配,更不能体验到爱情的芳醇。从此情思无聊,独眠香阁,老想着折柳情郎,为他颦,为他痩,为他疼!自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久而恹恹成病,深秋时节在遗憾中死去。临死前,她自画了一幅肖像,把肖像藏在后花园太湖石底下。并嘱咐家人,她死后,一定要把她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之下,丽娘死后,家人悲痛之余满足了她生前的愿望,并为她修建了一个梅花庵。

再说,广州地方果然有个叫柳梦梅的书生,他也曾梦见在一个花园的梅花树下,有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对他脉脉含情。从此,他也经常忆起梦中情境。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借宿梅花观,游园之时,在太湖石下拾得了丽娘画像。柳梦梅非常吃惊,画中人正是他三年前的梦中人,于是留连于后花园中。当晚,丽娘魂魄与他幽会,并诉说自己因情而死的悲伤,叮嘱柳梦梅如何如何挖坟开棺使她还魂,梦梅一一照办,丽娘终于起死回生,于是陪梦梅去了京诚,后来梦梅高中状元。并在回乡探亲的路上遇到了因家中变故已经逃难在外的丽娘的母亲与春香,最后大团圆。

析:“闺塾” 是<<牡丹亭>>第七出,主要写私塾先生陈最良秉承杜宝旨意,以诗《诗经》训导丽娘美德,因为此时丽娘《四书》之类早已成诵,杜宝认为《诗经》开卷便是后妃之德,且四个字儿顺口,最为合适。可在解读《关雎》时,尽管千百年来不少人强调这篇诗是

颂扬后妃贞淑之徳的,可杜丽娘心灵聪慧,并不盲从,字里行间,她隐隐感悟到这是恋歌。想向先生寻根究底,但那时的理学思想是“灭人欲,存天理先”,一个老儒生受人之托,岂敢在女弟子面前跨越雷池?所以只能依注解诗,而丽娘青春年少。思想能不自由弛骋?正因为遮遮掩掩,反而让丽娘青春开始觉醒,她似乎从诗的意境里品偿到了理想爱情的甜蜜。

“闺塾”一节,实为全剧关键,主要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有了这一节,才有了丽娘的青春觉醒,才有了她内心深处喊出的“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但从情节表面看,这一节也有人称之为“春香闹学”, 其实不然。 从全剧安排来看,春香闹学只能算是添加点喜剧色彩。春香乃丫头一个,是丽娘的影子,她的言行可以无拘无束,不伤大雅。所以春香之闹,可以欢快而风趣,也可闹在明处。而丽娘就不同了,她是太守的女儿,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怎能放荡不羁?所以丽娘闹学,实在含蓄而机智, 闹在暗处,试想,沒丽娘的默许和纵容,春香有这个胆吗?故春香之闹学,实乃丽娘之闹学也!

〔末上〕(末: 角色名,男主角,此指陈最良, 丽娘的老师)“吟余(吟咏之余)改抹(俢改)前春句,(早些天写的诗句)饭后寻思午晌茶。 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咂:吮吸)瓶花。”

析:陈最良的四句开场白:有两个作用,1: 笫一二句写兴趣,突出老头的闲情逸致, 古人云: 诗容闲客读, 酒待故人倾. 陈最良寒窗苦读,科场不顺,耳顺之年,还是一介寒儒,衣食无靠,如今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