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C.C微粒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原子半径关系是A
解析:三种微粒可表示为aA,bB,cC,则:a-n=b+n=c,得a>c>b。原子序数大小是A>C>B。因
精选中小学试题、试卷、教案资料
三种微粒都是稳定结构,故C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一般不做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关系是B>A,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A>B。
n-n+
答案:C
5.(2015·江苏卷)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
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
C.氯分子的电子式:
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
解析:A选项,氯原子符号左上角的数据应是质量数,其质量数为37,所以错误;B选项,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8,所以错误;C选项,电子式表示符合要求,所以正确;D选项,结构简式表示的是氯乙
烷而不是氯乙烯,所以错误。
答案:C
6.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光照
A.CH4+Cl2――→CH3Cl+HCl
一定条件
B.CH2===CH2+HCl――――→CH3CH2ClCu
C.2CH3CH2OH+O2――→△2CH3CHO+2H2O
解析:A、D属取代反应,B为加成反应,C为氧化反应。
+
2-
+
2-
+
2-
答案:B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ⅢA族的B元素和ⅦA族的F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F3
B.Na和O电子层结构相同,Na比O半径小
+
2-
C.ⅠA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金属性最强
D.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非金属性最强
+
2-
解析:B和F都是非金属元素,BF3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A项正确。Na和O都是10电子结构,Na比O核电荷数大,Na比O半径小,B项正确。根据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ⅠA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性最强,C项正确。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是稀有气体Ar,其非金属性
比Cl弱很多,D项错误。
答案:D
8.下列制备金属单质的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
精选中小学试题、试卷、教案资料
A.在高温条件下,用H还原MgO制备单质Mg B.在通电条件下,电解熔融AlO制备单质Al C.在通电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单质Na
2
23
D.加强热,使CuO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制备单质Cu
解析:Mg的活泼性强,不能用H2还原法制备Mg,而是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备,电解饱和食盐水
得到NaOH而不是Na;CuO强热分解生成Cu2O而不是Cu。
9.在一定温度下,某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2(g)+B2(g)
答案:B
2AB(g)。该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用A2、B2、AB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反应速率的比值为1∶1∶2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解析:A项是化学反应发生时的比例关系,与平衡状态无关;B项与D项均不正确,因为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未发生改变,压强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就不会改变;只有C项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C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H2在Cl2中燃烧、H2与Cl2的混合气体光照发生爆炸,都放出热量B.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放出能量,H2O分解为H2和O2吸收能量
C.氙和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发生反应:Xe+2F2===XeF4,该反应过程中Xe和F2都
有化学键断裂
D.在CaO+H2O===Ca(OH)2的过程中CaO和H2O的总能量高于Ca(OH)2的总能量
点燃光照
解析:已知H2+Cl2=====2HCl放出热量,即H2和Cl2的总能量高于HCl的总能量,同样,H2+Cl2=====2HCl的能量变化是放出热量,A项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项正确。一般来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但Xe中不存在化学键,C项错误。放出热量的化学
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aO+H2O===Ca(OH)2是放热反应,D项正确。
答案:C
11.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烃,其含碳量为75%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
C.乙酸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酸性比碳酸强
D.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具有漂白作用
解析:A项,甲烷含碳量为75%,正确;B项,乙醇为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正确;C项,乙酸易溶于水,酸性比碳酸强,正确;D项,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