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Z-80开关原理图详解

这是为什么哪?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个电路符号

这是一个整

流桥的符号,整流桥就是一种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装置,具体原理就不详细讲解了,因为要涉及的电子技术知识。而且这方面的教程挺多,可以再网上搜索一下。

他的使用是这样,在交流输入端 ~ 接上交流电,就会在直流 +、— 输出端输出直流电。

接着讲接触器的线圈。

其实,在图24中所示的两个线圈中,每一个线圈有两个绕组,一个绕组的线粗、匝数少,另一个绕组线细,匝数多。

如下图所示,Q1的线粗,匝数少。Q2的线细,匝数多。 这样,两个这样的线圈组合起来,在电路图中就表示出了4个线圈了。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的设计4个线圈哪?不知你有没有推过人力车的体会,当人力车在静止的时候,刚开始把它推起来,要费较大的力气,当车运动起来之后,再推着往前走就比较省力了。在初中物理中讲到过这个道理。其实接触器也是一样,刚开始吸合衔铁使真空管闭合的时候,需要较大的力。吸合完成之后,真空管闭合了,衔铁贴到电磁铁上了,这时只需要较小的磁力就可以维持住。

这个原理是这样实现的:

在接触器吸合之前,KM1是闭合的,当按下启动按钮时,整流桥得电,电源从正极——上面的Q1线圈——KM1——下面的Q1线圈——电源负极。这时KM1将两个Q2短接了,电流没有流过Q2。只流过两个Q1线圈。由于Q1线圈的线径粗,匝数少,所以他的阻抗就小,流过的电流大,可以让电磁铁获得更大的磁力。

当完成吸合过程之后,衔铁的吸合,使真空管闭合的同时,也打开了辅助触点的常闭点KM1,由于没有KM1短接,两个Q2被串入了回路中。电流途径为:电源正极——上面的Q线圈——上面的Q2线圈——下面的Q2线圈——下面的Q1线圈——电源负极。 由于Q2线圈的线径细,匝数多,阻抗就大。被串入回路之后,整个回路的电流就减小了。电磁铁的磁力减小,维持住衔铁的吸合状态即可。

CKJ5系列真空接触器,是QBZ系列开关的主要部件。要想更好的使用与维修QBZ系列开关,那就必须要了解CKJ5真空接触器的结构,各个部件的做用。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什么要把触点做到真空管里面,你可以先做一个试验。用两节电池,连接一个灯泡。用短接导线的方法开关灯泡,在导线短接的一瞬间,是不是会产生火花?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灯泡和两节电池,就这么明显的火花。如果用开关去开关一台大功率的电动机,开关触点之间是不是会产生更大的火花?

由于电火花(电弧)的温度非常高,很容易将触点烧化。再大

些的电弧还会危害人身与设备的安全,电弧可对人体产生严重甚至是致命的灼伤,开关电器中的电弧会造成电路短路,瞬间巨大的能力可能烧毁设备。所以,我们要瞬间把电弧熄灭。

由于在真空状态下,火无法燃烧,所以我们把触点做到真空管里。用真空接触器来接通与断开设备,可以减小电弧,更快的把电弧熄灭。

真空接触器的主要部件,当然是真空管。其他的部件,也是为了让真空管内的触点以及辅助触点的闭合与断开而工作的。我们先来看看真空管的构造。 常见的真空管:

真空管的构造:

来个透明的看看:

其实真空管就是在一个真空室内,安装了一个动触点和一个静触点。静触点是和外壳固定在一起的,这个很好理解。关键是动触点是如何和外壳连接的,动触点在活动的过程中,真空室为什么不漏气,他是如何完成密封的。 真空管的动触点,是通过

波纹管与外壳连接的。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折纸,一张平整的纸是没不可以伸缩的,如果把纸折成波纹的形装,那么纸就可以拉伸,缩短。如下图:

用较薄铜板做成一个带有波纹的圆筒,那么这个圆筒的高、低就可以伸缩。圆筒的一端连接在动触点的导杆上,另一端固定在真空管的外壳上,动触点就可以上下的活动。而真空室仍然会很好的密封。 上面真空管的结构图和透明真空管的实物图,很好的展示了真空管的结构。它主要有静触头及其导杆、动触头及其导杆、表面绝缘

材料(多数用陶瓷材料,也有玻璃的)、屏蔽罩、波纹管。 用陶瓷或玻璃等绝缘材料做成管状。静触点导杆通过金属圆端面(透明真空管两端的红色部分)与绝缘管。静触点导杆通过波纹管连接到金属圆端面上。屏蔽罩有的与表面绝缘材料固定在一起,与动静触点绝缘,有的与静触点导杆固定在一起(透明真空管中间最明显的铜部件就是屏蔽罩)。

其实,了解真空室结构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坏的真空管,把它砸开看看,一切就全明白啦。

开始,先上图:

图 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