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意义与价值
一、两化融合的意义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集中精力发展研发、设计、销售、管理等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高端环节的集聚和产业的快速增长。中国两化融合,地位堪比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的工业4.0;两化融合是国家战略性部署。
中国在此方向的纲领是“中国制造2025”,我们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纲领中强调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所以,中国的“两化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信息技术作支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两化融合贯标
我国企业在两化融合进程中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2、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3、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重技术、轻管理。旧管理体制、思维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4、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为了解决以上各种问题,我国提出采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而两化融合贯标是指企业贯彻落实GB/T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过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GBT23003-2018,是由一系列标准共同构成的一组标准族。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
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它能准确定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最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三、申报两化融合的好处
政府支持:
1、工信部门项目资金申报优势;
2、地方性政府补贴,贯标的企业在后续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中也会得到收益。 3、政府采购、市场采信机制方面的加分优势。
4、通过评定的企业将在省市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
明确方向:
1、能够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 2、明确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向;
3、明确两化融合重点建设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建设。
流程管理:
1、明确两化融合建设的相关流程与管理机制,流程精细化,可操作性更佳; 2、避免两化融合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不足,效果不佳; 3、形成PDCA的持续改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