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制备固定化柱时,用10倍体积蒸馏水洗涤的目的是洗去未吸附的α-淀粉酶(√) (8)“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中,采用的是枯草杆菌的α-淀粉酶,其最适pH为5.5~7.5,最适温度为50~75 ℃(√)
(9)“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固定化酶柱置于37 ℃恒温培养箱中,以保证酶的活性(×)
1.酶的固定化方法及适用对象 名称 包埋法 原理 将微生物细胞均匀地包埋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 利用共价键、离子键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 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把酶固定在纤维素、琼脂糖、多孔玻璃或离子交换树脂等载体上 图示 化学结合法 物理吸附法 2.两次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注射器的目的比较 洗涤过程 在固定α-淀粉酶后,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注射器 实验结束后,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注射器 目的 除去未吸附的游离α-淀粉酶 洗去残留的淀粉溶液和产物 3.证明洗涤固定化淀粉酶柱的流出液中没有淀粉酶的方法 在试管中加入1 mL可溶性淀粉,再加入几滴洗涤固定化淀粉酶柱的流出液,混合后用手握住试管增加温度,几分
钟(充分反应)后加1~2滴KI-I2指示剂,如仍显蓝色,说明流出液中没有淀粉酶。
[题组冲关]
1.下列关于α-淀粉酶的固定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首先要在烧杯中将5 mg α-淀粉酶溶于4 mL蒸馏水中 B.再将5 g石英砂加入上述烧杯中,不时搅拌30 min
C.随后将烧杯中的物质装入1支下端接有气门心但并不封住的注射器中 D.最后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此注射器,除去那些未吸附的游离淀粉酶
解析:选C。α-淀粉酶的固定化酶的制备应该是将烧杯中的物质装入1支下端接有气门心并用夹子封住的注射器中,而不是不封住的注射器中。
2.(2020·浙江模拟)在20世纪50年代,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了70年代又发明了固定化酶技术。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固定化酶技术将酶固定在____________上,使酶既能与____________接触,又能与____________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能____________。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和包埋法等。
(2)“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中:
A.α-淀粉酶固定在____________上,使用了图中方法____________(填出号码及名称)。
B.实验中,用滴管滴加淀粉溶液时,使淀粉溶液以____________的流速过固定化酶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灌注了固定化酶的注射器在使用完后要____________此柱,并放置在____________中保存。
解析:(1)固定化酶技术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能反复利用。(2)A.α-淀粉酶固定在石英砂上,使用了图中方法乙(吸附法)。B.实验中,用滴管滴加淀粉溶液时,使淀粉溶液以0.3 mL/min的流速过固定化酶柱,目的是使淀粉充分与酶接触。C.灌注了固定化酶的注射器在使用完后要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此柱,并放置在4 ℃冰箱保存。
答案:(1)不溶于水的载体 反应物 产物 反复利用 (2)A.石英砂 乙(吸附法) B.0.3 mL/min 使淀粉充分与酶接触 C.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 4 ℃冰箱
植物的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1)理论基础: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3)植物组织培养影响因素
①选材:不同植物组织或同一植物组织的不同部分,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②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是MS培养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