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后有性递质 释放抑制性第质 ↓ ↓
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 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 ↓ ↓ Na+内流,突触后膜去极化 Cl-内流,突触后膜超极化 ↓ ↓ 产生EPSP 产生IPSP ↓ ↓
动作电位 兴奋性降低(抑制)
2.内脏痛有何特点?牵涉痛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内脏痛与皮肤痛比较有以下特点:
(1)发生缓慢、持久;(2)定位不清,对刺激分辨力差;3)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4)常伴有牵涉痛。
牵涉痛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发生牵涉痛的部位与患病内脏有一定的解剖结构联系,它们的传入纤维由同一后根进入脊髓。由于日常生活刺激常来自躯体,当患病内脏的感觉传来时,被大脑皮层错误定位于躯体相应部位,感觉到疼痛;内脏感觉纤维的传入冲动提高了相应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当正常刺激作用于皮肤,即感觉到疼痛(痛觉过敏)。
3.试用所学生理学知识解释有机磷中毒时的表现并说明为何和采用阿托品和解磷定急救。 有机磷可以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胆碱能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小解而大量积聚。大量的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产生广泛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表现,如支气痉挛而出现呼吸困难,以及瞳孔缩小、流涎、大小便失禁、大汗淋漓等;作用于N2受体,引起骨骼肌过度兴奋出现肌肉颤动;作用于神经节的N1受体,使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费,出现面色苍白、血压升高。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以消除乙酰胆碱积蓄所产生的M样效应。但由于阿托品不能使失活的胆碱脂酶复活,也不能消除N受体过度兴奋产生的中毒症状,所以同时要应用解磷定式氯磷定恢复胆碱脂酶的活性,从有机磷中毒的原因上着手解决问题。
第十章 感觉器官
一、是非题
1~5 √×××√
1.气传导中,经听骨链的作用可使声波振幅减小。( ) 2.视锥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具有感弱光的能力。( ) 3.耳蜗基底膜顶部毛细胞主要感受高频声波。( )
4.年龄越大,晶状体弹性越差,近点远移,用凸透镜矫正,称为远视眼.( ) 5.当人体作旋转变速运动时,半规管内细胞受刺激兴奋,从而引起机体旋转感受
( )
二、A型题
1.老花眼是由于 ( )1~5 BDABA
A.瞳孔调节力下降 B.晶状体调节力下降 C.视神经传导下降 D.视杆细胞减少2.夜盲症病人需要补充 ( )
A.维生素E B.维生素D C.维生素B D.维生素A
3.眼分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叫 ( ) A.视力 B.视角 C.视野 D.视觉
4.具有调节鼓室内压使之与大气压平衡的是 ( B ) A.鼓膜 B.咽鼓管 C.蜗管 D.鼓阶5.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 )
6~10 ACCBC
A.直线变速运动 B.旋转变速运动 C.声波频率改变 D.声波振幅改变6.耳蜗顶部基底膜损伤时可引起 ( )7.下列何种颜色视野最大 ( )8.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 )9.眼球前后径过长可致 ( )
A.低音感觉障碍 B.中音感觉障碍 C.高音感觉障碍 D.声源方位辨别障碍 A.黄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中脑 D.脑桥 A.远视 B.近视 C.斜视 D.老花10.正常人耳感受声波频率范围是 (C )11.暗适应过程的实质是 ( )
A.10~200HZ B.16~2500HZ C.16~20000HZ D.25~30000HZ
11~15 BBDDC
A.视紫红质破坏的过程 B.视紫红质合成过程 C.视锥细胞兴奋过程 D.视神经兴奋过程 12.耳蜗的主要功能是 ( )13.散光的原因是 ( )
A.眼球形态异常 B.晶状体折光异常 C.玻璃体折光异常 D.角膜折光异常14.在折光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D )
A.角膜 B.房水 C.玻璃体 D.晶状体15.生理性盲点位于 ( )
A.维持身体平衡 B.感音换能作用 C.产生位置觉 D.传导声波
A.视网膜中央凹处 B.视网膜黄斑处 C.视神经乳头处 D.以上均不是16.关于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6~21 BACDAD
A.通常眼能看清物体最近的点 B.通常指眼最大调节后能看清的最近距离 C.近视眼物体近移能看清之点 D.远视眼配戴凸透镜使其焦点前移之点17.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的是 ( ) A.远视 B.近视 C.散光 D.老视18.有关半规管叙述正确的是 ( )
A.其适应刺激是直线加速运动 B.外淋巴液惯性作用兴奋了毛细胞 C.其神经冲动是由前庭神经传入中枢 D.可感受到头部位置觉和运动觉19.声波感受器是指 ( )
A.鼓膜 B.基底膜 C.卵圆窗 D.柯蒂氏器20.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是 (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卵圆窗→内耳 B.外耳道→鼓膜→鼓室→圆窗→内耳D.颅骨→内耳
C.咽鼓管→鼓室→内耳 21.关于感受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感受器都有其一定的适宜刺激 B.能把有关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
C.适应过程可分为快适应与慢适应 D.是对感受进行分析的主要部分
三、X型题
1.视锥细胞的特点有 ( ACE )
A.感受强光 B.黄昏视物 C.分辨颜色 D.合成视紫红质 E.分布于视网膜中央部2.下列有关远视眼的叙述正确的是 ( BCD )
A.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B.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之后
C.看远物和近物均需调节 D.看凸透镜矫正 E.用凹透镜矫正3.下列哪些因素能影响视力 ( ABCDE )D.物体远近 E.晶状体透明度4.能引起瞳孔缩小的因素是 ( AC )5.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 ( ABD ) 四、名词解释 1. 2. 3.
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能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瞳孔近反射:是指物体移近时,引起瞳孔缩小的反射活动。其生理意义是减少入眼的光线量并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成像更为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光照强时瞳孔缩小,光照弱时瞳孔扩大的反射活动。其生理意义在于强光时,减少入眼的光线量,保护视网膜。弱光时,增加入眼的光线量,以产生清晰的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临床上常把它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麻醉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4. 5. 6. 7. 8. 9.
近点:是指眼作最大调节后,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近点越近,表示晶状体的弹性越好,即眼的调节能力越好。
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下降,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一般在45岁以后,眼的调节能力显著减退,表现为近点远移,称为老视,需戴适宜的凸透镜来矫正。 近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视远物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远物模糊。矫正的方法是配戴适宜的凹透镜。
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力过弱,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致使近点远移,称为远视眼。矫正的方法是配戴适宜的凸透镜。
视力:又称为视敏度,是指眼分辨在一定距离内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视野: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传至内耳的过程,称为骨导。
A.眼的折光力 B.视网膜的功能状态 C.光源强弱
A.看近物 B.看远物 C.看强光 D.看弱光 E.交感神经兴奋
A.适宜刺激 B.换能作用 C.饱和现象 D.适应现象 E.竞争性抑制
10. 气导和骨导:声波经外耳、鼓膜和听骨链传至内耳的过程,称为气导;声波经颅骨壁直接11. 耳蜗微音器电位:是指毛细胞受刺激时耳蜗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其变化幅度按刺激强度增
大而增大,潜伏期极短,无不应期。暗处的视力的过程叫暗适应。 五、问答题
1. ①适宜刺激;②换能作用;③编码作用;④适应现象。
2. 眼在视近物时的调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晶状体变凸;②瞳孔缩小;③两眼会聚。 12. 暗适应: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什么都看不清楚,经过一定时间后视敏度逐渐升高,才恢复
3.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央部位,其光敏度较差,感受较强光线,且分辩颜色。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光敏感度高,司暗光觉,但不能分辨颜色。
4. 屈光异常有三种,即远视、近视、散光。其产生原因和矫正方法如下:①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矫正方法,配戴适宜的凹透镜。②远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力过弱,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后。矫正方法,配戴适宜的凸透镜。③散光是由于折光面各径纬线的曲率不一致造成。矫正方法是配戴适宜的圆柱形透镜。 5. 瞳孔近反射:是指物体移近时,引起瞳孔缩小的反射活动。其生理意义是减少入眼的光线量并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成像更为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光照强时瞳孔缩小,光照弱时瞳孔扩大的反射活动。其生理意义在于强光时,减少入眼的光线量,保护视网膜。弱光时,增加入眼的光线量,以产生清晰的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临床上常把它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麻醉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6.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
气传导: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耳蜗(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空气振动→蜗窗→内耳在
骨传导: 声波→颅骨、耳蜗骨壁→内耳
7. 声波传导至内耳时,使蜗管内淋巴振动,继而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和盖膜相对位置改变,毛细胞兴奋,产生微音器电位变化,激发耳蜗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冲动沿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第十一章 内分泌
一、是非题 1~5 √××√× 6-10 ×√×√× 1.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患巨人症。( )
2.生理水平的生长激素能抑制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引起垂体性糖尿病。( ) 3.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都参与血钙的调节,起协同作用。 ( ) 4..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易患呆小症。 ( ) 5.腺垂体分泌的催产素,可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排出。 ( ) 6.食物中缺碘时,可使甲状腺组织萎缩。 ( ) 7.胰岛素是体内使血糖降低的唯一激素。 ( ) 8.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其肾上腺皮质增生( ) 9.糖皮质激素可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 ) 10.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为第二信使学说( )
二、A型题1~5 BDDBC 6
11.有关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 ( )
A.增加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B.加强心脏活动升高血压 C.收缩全身小动脉升高血压 D.分泌不足可致尿量大增 12.胰岛素降血糖的机制错误的是 ( )
A.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B.促进糖的氧化与糖原合成 C.抑制糖原分解 D.促进糖异生过程
13.糖皮质激素不正确的是 ( )
A.机体应激时分泌增加 B.可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 C.长期使用此激素可致肾上腺萎缩 D.可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4.不属于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 )
15.降钙素来自 ( )
16.调节胰岛素的主要因素是 ( )
6~10 ABCBC
A.血糖浓度 B.胃肠道激素 C.胰高血糖素 D.肾上腺素 17..有关神经垂体的正确叙述是 ( )
A.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B.能贮存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18..能增加机体产热量,使基础代谢率(BMR)升高的激素主要是 ( )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睾丸酮
19.甲状旁腺激素的下述作用,错误的是 ( ) A.抑制肾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 B.促进成骨作用
20.不能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是 ( )
A.生长素 B.胰岛素 C.醛固醇 D.甲状腺激素
21.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 ( )
11~13 CCB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B.促肾上腺皮质素增多 C.肾上腺皮质渐趋萎缩 D.肾上腺髓质明显增生
22.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下列哪一种酶作用最重要( ) A.碳酸酐酶 B、氧化酶 C、过氧化酶 D、羧基肽酶
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下丘脑调节肽( )
A、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生长抑素 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三、X型题
24.调节血钙浓度的激素有 ( )
BC 2 ACDE 3 ACE 4 AB
C.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D.间接影响降钙素的分泌
A.肾上腺皮质 B.甲状旁腺 C.甲状腺腺泡旁细胞 D.腺垂体
A.生长素 B.催产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神经冲动传来时,可合成激素 D.下丘脑产生的释放激素在神经垂体贮存
A.甲状腺激素 B.甲状旁腺激素 C.降钙素 D.生长素 E.肾上腺素 25.生长素对机体的作用是 ( )
A.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 B.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C.促进蛋白质合成 D.加速脂肪氧化 E.加速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