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3. 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

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 C. 政府税收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 B. 工资 C. 资本折旧 D. 间接税 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

A. 收入与增长分析 B. 收入与就业分析 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 4.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

C. 家务劳动 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5. 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 B. 企业转移支付 C. 间接税 D. 直接税 6.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 间接税 B. 折旧 C. 直接税 D. 净出口

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C. 政府税收 D. 个人收入 8.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 )。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 B. 公司税前利润 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 资本折旧

9. 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 M=1.8亿,则( )。

A. NNP=8.7亿 B. GDP=7.7 亿 C. GNP=8.7亿 D. NNP=5亿 10.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

A. GDP=C+I+G+(X-M) B. GDP=C+S+G+(X-M) C. GDP=C+I+T+(X-M) D. GDP=C+S+T+(M-X) 11. 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B. 居民购买粮食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

A. 政府转移支付 B. 间接税 C. 政府投资兴建一所学校 D. 企业投资 13.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

A. 政府转移支出 B. 折旧 C. 企业投资 D. 间接税 14. NI包括的项目有( )。

A. 利润 B. 间接税 C. 折旧 D. 企业转移支出 15. 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6.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住宅 C. 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 以上都是 17. 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订购一笔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 18. 在统计学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项有影响。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C. 国民收入 D. 个人收入

19. 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购买 C.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20. 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三、判断题

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 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DP中。 四、计算题

1.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设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多少?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3. 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800,贸易赤字是100。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4.根据一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收入。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2.西方国民收入有哪几种核算方法?

3.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

1.试述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稅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变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3.现有的以GDP为核心的核算方法有何缺陷?应如何予以弥补?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D 5.A 6.B 7.C 8.D 9.C 10.A 11.D 12.B 13.C 14.A 15.A 16.D 17.B 18.D 19.D 20.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

1. 答:

(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2. 答:

(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美元) 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美元)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美元),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美元)。

3. 答:

(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美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

题中为100,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4. 答: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折旧)就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中可知nx =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