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为加速推进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北京市旅游局在对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深入调研基础上,总结推出了八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分别是: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并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该标准将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此标准的推出在全国尚属首创。

据介绍,为规范新业态的发展,由北京市旅游局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是立足于北京乡村旅游的实际管理和服务水平而设置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要求,为“一区一色、一沟一品”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推进依据,也极大地便利了乡村旅游的后期管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由9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DB11T 652.1-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2部分:国际驿站(DB11T 652.2-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3部分:采摘篱园(DB11T 652.3-2009)》、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4部分:乡村酒店(DB11T 652.4-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5部分:养生山吧(DB11T 652.5-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6部分:休闲农庄(DB11T 652.6-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7部分:生态渔村(DB11T 652.7-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8部分:山水人家(DB11T 652.8-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9部分:民族风苑(DB11T 652.9-2009)》。

目前,上述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并在相关区县进行试点,各部门的宣传推进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北京市将在上述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思路,逐步完成“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新业态聚集区”的创建,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升级,最终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和谐发展。

据了解,在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的推出是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为打造第二代乡村旅游而提出的崭新概念,在国内乡村旅游领域中尚属首创,这必将改变京郊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的现状,对于构建乡村旅游的全新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要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1、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风格迥异

国际驿站(International Homestead)是指以家庭(户)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国际驿站是朝阳区重点打造的新型业态。它所接待的群体以国际游客为主,游客居住国际驿站可亲身体验当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可参与中国传统或当地传统节日及其它特色活动,参与人们日常休闲及娱乐活动,可观赏独具中国或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纯中国乡土旅游体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