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DOC)

苏浩源 11档案 2011413071

信息孤岛

——电子政务面临的重要问题

河北大学 管理学院 11档案 苏浩源

[摘要]本文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孤岛”已是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电子政务信息整合与共享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中国现阶段电子政务中信息孤岛产生的原因,分析信息孤岛对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及部分案例。 [关键词] 信息孤岛 电子政务 信息融合 中国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炮轰”中国电子政务的四大弊端:一是重新建轻整合;二是重硬件轻软件;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四是重电子轻政务。的确,各级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方面,各自为政、自成一体、不联不通、信息封闭、重复劳动,缺乏有效整合,最终在政府大小部门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隔断了部门业务上的内在联系,致使丰富的信息资源难以得到共享。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而在整个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前进。电子政务系统的变化速度快,政府进行的每一次局部的电子政务系统改变都可能与以前的应用不配套,也可能与以后的“更高级”的应用

信息孤岛——电子政务面临的重要问题 1

苏浩源 11档案 2011413071

不兼容。电子政务的本质逐渐被表面的硬件、软件系统和网络所遮盖,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一、电子政务中信息孤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一)政府有关领导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偏差、重视程度不够等是电子政务中信息孤岛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国内建成了许多电子政务系统,但往往是内部建设大而全,对外发布的信息则少之又少。而且不少单位都以“保密”为借口,迟迟不肯在政务网站上对外发布信息,最终造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各单位尤其是基层政府大多把精力、资金都用在“内网”建设上,并没有以方便群众使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目的建成真正的网络平台。再加上长期以来,许多政府机构把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看作是拥有大量高配置计算机设备即可,经费投资方向自然而然地偏向于计算机基础设备,而忽略信息资源的建设,造成购置的信息基础设施闲置、资源浪费、信息化建设进入重硬轻软的认识误区导致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现象。 (二)各系统开发的技术方式和标准缺乏统一是电子政务中信息孤岛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的电子政务尚处于发展初期,电子政务的发展还缺乏宏观规划,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更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缺乏一个统一的组织对全国、本省或本地区的信息化工作进行长远规划,使得各地政府、部门和区域各自为战,重复投资建设的情况十分严重,导致各级政府采用的是不同版本的数据库。一方面,这些数据库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各个数据库自成体系,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数据编码和信息标准也不统一,所以很难与其它部门的兼容,

信息孤岛——电子政务面临的重要问题 2

苏浩源 11档案 2011413071

就会造成各部门之间很难联通和交流,成为“信息孤岛”。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设计图纸、地理信息、电子公文、档案信息等为代表的电子文档信息占有率大大提高。但缺乏系统、开放的标准体系,使得电子文档信息有近万种格式。每种文档格式都被一种或几种软件所垄断,甚至同一个产品的不同版本间都不能实现完全兼容。在数据交换后,政府部门对数据很难进行比对和整理,无法产生数据交换后应有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电子政务中信息孤岛的产生。

(三)政府自身的需求不到位是电子政务中信息孤岛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的需求仅停留在政府的形象宣传的层面,并没有真正重视电子政务,并没有树立要尽可能的大范围实现电子政务办公这一目标。政府工作人员本身一方面希望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因为工作效率的提高造成人员裁减、编制缩小等对自身产生的不利影响。电子政务系统是为了服务政府部门的决策,支持普通政府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一方面缺乏对政府内部员工的了解,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没有形成主动的信息需求意识,缺乏将自身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的动力。由于信息共享度差,信息价值低,最终致使缺乏信息需求动力,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四)在电子政务领域,纵向部门的信息协调能力比较强,而部门间横向的协调能力比较弱是电子政务中信息孤岛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级之间部门的信息互通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还阻碍了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营,政府机构或部门往往作为独立的权力机构开展工作。这种情况既存在于全国一级,也普遍存在于地方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方政府难

信息孤岛——电子政务面临的重要问题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