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群文阅读课例阐释

课例分析讲座

每一次我们语文教研会的主题都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一直都在探讨如何真正打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为中心的课堂。接到这次主题教研会的磨课任务时,我就反复在思考:如何利用学习单在一节课内短平快地提高孩子的阅读力呢?那肯定是要“多读”。

“多读”是不是仅仅是把课文重点段落反复的、多形式地加以品读呢?读的方式很多,如默读、跳读、扫读、浏览等等,这些恰恰是我们平时最真实的阅读状态呀,该如何在课堂上加以培养呢?围绕学习单的运用,除了研究精读课文怎么教,略读课文怎么教,还能研究别的吗?后来我想到了群文教学。阅读教学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性,真正达到以“学”为中心,必须在一节课的阅读量上有所突破。我们研究语文阅读教学,单捧着薄薄的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将更多的目光移向课外,有机地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那就要借助群文阅读。

有人曾经提出,今天或者未来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三者之间,各有优势,相互无法替代。今天叶老师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节不算完美的群文阅读课,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应深表感谢,不管这节课存在多少缺陷,不能否认的是这节课它所带给我们的研究意义。下边我就结合这节课谈谈自己对群文阅读的几点探索。

一、 群文阅读中的“群文”组合

今天选择的“群文”是由三篇课文组成的,《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是教材中的,属课内,《伟大的谎言》是课外选编的,串联它们的主题是“善意的谎言”。这种组合方式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的。此外,有的是以“作者”为线索,如把鲁迅先生的一组作品放在一块儿阅读,感受他弃医从文的真实心理路程;有的是以“体裁”为线索,如把一组儿童诗放在一块儿阅读,感受这种体裁的共同特性;有的是以“形式”为线索,如安排一组“大作家也写流水账”的文章,让学生感受这种写法在文章中的意蕴和特别之处;有的还可以以“同一事物”为线索,如把“狼”为主要角色的寓言、童话、小说、纪实性故事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不同题材对狼的刻划有何不同。组合的线索很多,能不能想到组合的点,能不能收集到组合的文章,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像学生一样“多读书”。

二、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说到底就是在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群文阅读的最大策略就是两个字——比较,它要在课堂上比较起来。

比较分两种,一种是求异。求异就是找不同点,找文本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事实的差异,也可能是情感、观点的差异,或者是表达方法的差异。例如我们先前教过的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就存在许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同时还可以选编课外相关的纪实性文字介绍等等,这样的群文阅读可加深学生对鹅认识的多样性。另外一种比较的方式就是求同,求同重在找出不同文本的共同点。刚才叶老师所演绎的就是求同式的群文阅读。《唯一的听众》和《别饿坏了那匹马》学生在前一课时基本上都了解了,为什么还要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呢?因为这两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两篇课文都是以“美丽的谎言”为线索展开的。谎言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在谎言的背后,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共同之处。如这些谎言的编织者都有一个善意的动机,都是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的;为了圆谎,他们都有刻意的言谈举止流露,让对方一直蒙在鼓里;在故事的结尾都安排了谎言被揭穿的一幕,都呈现了被骗者会意的瞬间,

这一瞬间总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感动。这三个共同点——“善意的动机”“刻意的言行”“会意的瞬间”,不仅仅存在于这两篇课文,还存在类似的关于善意谎言的很多小说、故事当中,所以这些共同点就是我们想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提炼出的系统化的知识,这一系统化的知识学生在拓展阅读《伟大的谎言》写批注的时候再一次得到了加强和印证。以后在阅读类似文章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凭借着这一系统化的知识快速捕捉文章的重点,短平快地读懂故事内容。我想这就是我们设计今天这节课所有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三、 研究群文阅读的意义究竟有哪些

在试教的时候,叶老师最大的烦恼有两个:第一,时间不够。“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老师不能像平时那样深刻细腻地讲读文章了,意味着你老师不能够发起太多的讨论,不能对你的课堂结构有过多的艺术加工了。所以,我让叶老师去除一些感情朗读环节,去除一些在引导学生回顾重点细节时的的琐碎问题对答。一张学习单的填写已经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了,重复的无意义的师生对答我们还是不要也罢,因为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这就是研究群文阅读的第一个意义所在,对于教师来说,它会迫使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千方百计地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它教会我们如何学会大胆的舍弃。

叶老师试教的第二个烦恼就是课堂气氛不够热闹。她说这样沉闷的课堂氛围对于公开课来说是不是不太合适。我说,咱们这样的教学设计怎么可能热闹呢?学生完成学习单交流感受需要十分钟,课堂阅读补充材料做批注交流又要十分钟,半节课老师没有说话的份,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自读自悟,这样的课堂能热闹起来吗?但不热闹不代表没兴趣,不热闹不代表没效果。这节课虽然场面较为冷清,但孩子们都在积极地参与。我们平时的课堂往往会呈现“知道的人拼命地问,不知道的人拼命地答”这种畸形的状况,而叶老师的这节课孩子们一直在忙碌地看书、练笔、陈述、倾听。这也是我认为的研究群文阅读的第二个意义所在,对于学生来说,它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上的“多读”,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教师的讲授、示范固然重要,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成的。

各位老师,我们教语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和表达力。如果说单篇课文的精彩教学如同是在为学生制作精美的甜点,那么群文阅读就是我们为学生端上的一碗碗的米饭。点心固然好吃,但吃多了也会腻口,单篇课文虽然解读细腻,但翻来覆去地读学生也会厌烦;米饭固然能填饱肚子,但老吃米饭学生也会没有胃口,群文阅读虽然能快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每节课都匆匆而过,自然留下的烙印也不深刻。所以我认为点心要和米饭共存,单篇课文的教学要和群文阅读互补共存。我们也因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群文阅读能够与单篇教学一样,成为我们阅读教学的一种常态课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