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抽提盒的基本原理

浅谈质粒抽提试剂盒基本原理

碱裂解法从大肠杆菌中制备质粒,是每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要用到的常规技术,但是大家 对碱法抽提质粒的原理知之甚少。

一、碱法抽提质粒用到的三种溶液及硅酸纤维膜(超滤柱)

溶液 I:50 mM 葡萄糖 / 25 mM Tris-Cl / 10 mM EDTA,pH 8.0;

溶液 II:0.2 N NaOH / 1% SDS;

溶液 III:3 M 醋酸钾/ 2 M 醋酸/75%酒精。

二、溶液I中各成分的作用

葡萄糖是使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因此有些试剂厂商的溶液I没有

葡萄糖成分;EDTA是Ca和Mg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螯合二价金属离子从

2+

2+

而达到抑制DNase的活性。

三、溶液II中各成分的作用

NaOH主要是为了溶解细胞,释放DNA,因为在强碱性的情况下,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双 层膜)结构向micelle(微囊)结构的变化;但NaOH易和空气中的CO发生反应,形成碳酸钠,降

2

低了NaOH的碱性,所以必须用新鲜的NaOH。SDS与NaOH联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NaOH的强碱性, 同时SDS能很好地结合蛋白,产生沉淀。这一步要记住两点:第一,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在这样 的碱性条件下基因组DNA片断会慢慢断裂;第二,必须温柔混合,不然基因组DNA会断裂。

四、溶液 III 中各成分的作用

溶液 III 中的醋酸钾是为了使钾离子置换 SDS 中的纳离子而形成了 PDS,因为十二烷基硫酸 钠(sodium dodecylsulfate)遇到钾离子后变成了十二烷基硫酸钾 (potassium dodecylsulfate, PDS),而 PDS 是不溶水的,同时一个 SDS 分子平均结合两个氨基酸,钾钠离子置换所产生的大量 沉淀自然就将绝大部分蛋白质沉淀了。2 M 的醋酸是为了中和 NaOH,因为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 断 DNA,所以要中和。基因组 DNA 一旦发生断裂,只要是 50-100 kb 大小的片断,就没有办法再 被 PDS 共沉淀了,所以碱处理的时间要短,而且不得激烈振荡,不然最后得到的质粒上总会有大

量的基因组 DNA 混入,琼脂糖电泳可以观察到一条浓浓的总 DNA 条带。75%酒精主要是为了清洗 盐份和抑制 Dnase;同时溶液 III 的强酸性也是为了使 DNA 更好地结合在硅酸纤维膜上。

得到的质粒样品一般用含 RNase(50 ug/ml)的 TE 缓冲液进行溶解,不然大量未降解的 RNA

会干扰电泳结果的。琼脂糖电泳进行鉴定质粒 DNA 时,多数情况下你能看到三条带,但千万不要

认为你看到的是超螺旋、线性和开环这三条带。碱法抽提得到质粒样品中不含线性 DNA,不信的

话你用 EcoRI 来线性化质粒后再进行琼脂糖电泳,就会看到线性质粒 DNA 的位置与这三条带的位 置不一样。其实这三条带以电泳速度的快慢而排序,分别是超螺旋、开环和复制中间体(即没有 复制完全的两个质粒连在了一起)。如果你不小心在溶液 II 加入后过度振荡,会有第四条带,这

条带泳动得较慢,远离这三条带,是 20-100 kb 的大肠杆菌基因组 DNA 的片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