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断桩

防治措施 : 1 桩孔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冲孔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 2 浇筑混凝土前要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浇筑孔段的混凝土需要量。特别要注意到基岩中的孔径扩展情况,避免首次浇筑量不足。

3 首次混凝土浇筑量要满足把导管下端埋住0.8m以上的要求。

4 首次在浇筑时,在1-2斗投料需采用水泥砂浆,并尽量做到一次性灌入孔内。 5 浇筑导管口径下限应控制在200mm以上。导管下端应尽量光滑。其连接处要加放密封圈,防止泥水浸入。导管使用前要进行清洗,除掉污垢和残渣。导管下端应距孔底0.5m。导管内水泥隔水塞应加放橡皮板,以增强隔水效果。

6 混凝土配合比应合理,应严格控制在其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6-20m为宜)

7 在地下水丰富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止水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8 在浇筑过程中应避免停水、停电。 9 绑扎水泥隔水塞的铁丝,严格折断。

10 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合理掌握导管的拆卸长度,在正常情况下应保持导管下端被埋2-3m,切勿拔起过多。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定时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的深度,并绘制曲线,以监视断桩是否出现。在正常情况下,导管内外混凝土界面的距离是开始大,然后逐渐减小,最后重合。若发现管内外混凝土浇筑曲线距离拉大,并且导管外混凝土曲线变平,而管内混凝土曲线变陡,则是断桩预兆,应查明原因,尽快处理。

(2)孔壁坍落

防治措施: 1 在松散砂土或流砂中钻进,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密度、黏度、胶体率的优质砂浆。

2 将护筒的底部贯入黏土中0.5m以上 3 成孔速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选取。

4 如地下水位变化大,应采取升高护筒头,增大水头,或用虹吸管连接等措施。 5 从钢筋笼的绑扎,吊插以及定位垫板设置安装等环节均应予以充分注意。

6 如孔口发生坍塌,应先探明坍塌位置,将砂和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cm。如坍孔严重,应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孔。

(3)钻孔偏斜

防治措施: 1.钻机底盘下的地基人工夯实,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确保钻机安装水平、稳固、周正,并保证施工中不发生移位或倾斜,施工中应经常检查钻机是否倾斜;

2.采用回转钻进成孔如遇岩层倾角大或软硬层时,应采用轻压、慢转,减低钻进速度,待钻头钻出一个完整的平面后,方能采用正常钻进技术参数进行;

3.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O.5m以上,重新钻进。

(4)护筒冒水

防治措施: 在埋设护筒时,四周的土层要分层夯实,并且要选用含水适当得黏土填筑;起

落钻头要防止碰壁护筒;初发现护筒冒水,可用黏土在四周填实加固,如护筒严重下沉或位移,则应返工重埋。

(5)钻孔漏浆

防治措施: 1 应根据土质情况决定护筒的埋置深度。 2 将护筒外壁与孔洞间的缝隙用土填密实。

3 加稠泥浆或倒入黏土,慢速转动,或在回填土内掺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

(6)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

处理措施: 1.钢筋笼安装完毕后,必须采取措施在孔口将其固定牢固,提升灌浆导管时避免用力过大,应缓慢提升;

2.加快砼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入外加剂,防止砼顶层提高初凝,控制导管埋深在1.5m~2.0m左右;

3.确保砼的和易性及流动性,加快砼浇筑速度。

(7)吊脚桩

防治措施: 清空要符合设计要求,清空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安放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时,注意不要碰撞孔壁。

(8)流砂 现象:发生流砂时,桩孔内大量冒砂,将孔涌塞。

处理措施: 保证孔内水位高于孔外水位0.5m以上,并适当增加泥浆密度;当流砂严重时,可抛入砖、石、黏土,用锤冲入流砂层,做成泥浆结块,使其形成坚实孔壁,组织流砂涌入。

(9) 桩底沉渣量超标 防治措施: 1.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Ocm~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下放完后,检查沉渣量,若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10)灌浆导管堵塞 防治措施 : 1.在首斗砼灌注前,应将灌浆导管提离孔底30cm-50cm,以便水泥栓塞携带砼顺利出管;

2.在组装灌浆导管时应当严格检查,检查灌浆导管内有无局部向内凸出,管内是否清理干净,有无附有水泥硬块,检查灌浆导管接头是否安装密封圈及其密封性能;

3.采用铁块代替水泥栓塞,预防水泥栓塞的阻塞;当首斗砼装满后,用钻机副卷扬将铁块提出,砼沿灌浆导管顺利下行到孔底。

沉管灌注桩质量事故及处理

(1)缩颈

处理措施:对于施工中已经出现的轻度缩颈,可采用复插法,每次拔管高度以1m为宜;局部缩颈可采用半复打发,桩身多段缩颈宜采用复打发施工,或采用下部带喇叭口的套管。

(2)断桩

处理措施:避免断桩的措施有:桩的中心距宜大于3.5倍桩径;考虑打桩顺序及桩架行走路线时,应注意减少对新打桩的影响;采用跳打法或控制时间法以减少对临桩的影响。断桩检查,在2—3m深度内可用木锤敲击桩头侧面,同时用脚踏在桩头上,如桩已断,会感到浮振。亦可用动测法,由波形曲线和频波曲线图形判断断桩的质量与完整程度。断桩一经发现,应将断桩段拔出,将孔清理干净后,略增大面积或加上铁箍连接,再重新灌注混凝土补做桩身。

(3)吊脚桩

处理措施:①沉管时用吊锤检查。桩尖是否缩入管内,如发现有,应及时拔出纠正。②为防止活瓣不张开,可采用密振慢抽方法,开始拔管50 crn范围内,可将桩管翻插几下,再正常拔管,使混凝土正常落下。③沉管时封好桩尖,使活瓣间隙减小。

(4) 桩靴进水进泥

桩靴进水进泥常发生在地下水位高或饱和淤泥或粉砂土层中。原因为桩靴活瓣闭合不严、预制桩靴被打坏或活瓣变形。

处理方法:拔出桩管,清除泥砂,整修桩靴活瓣,用砂回填重打。地下水位高时,可待桩管沉至地下水位时,先灌入0.5m厚的水泥砂浆作封底,再灌1m高混凝土增压,然后再继续沉管。

(5)桩身夹泥

预防措施:①采用反插法时,反插深度不宜超过活瓣长度的2/3。②采用复打法时,复打前应把桩管的土清理干净③在饱和淤泥质土中施工时,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和易性要好,坍塌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拔管速度控制在0.5m/min。

(6) 桩尖进水、进泥沙

处理措施:对于少量进水(小于200mm),可不做处理,只在灌第一槽混凝土时酌量减少用水量即可;如涌进泥砂及水较多,应将桩管拔出,清除管内泥砂,用砂回填桩孔后重新沉入桩管。如桩尖损坏或不密实,可将桩孔拔出,修正后将孔回填,重新沉管

(7)桩身下沉

处理措施:如发生桩身下沉,应铲去桩顶杂物、浮浆,重新补足混凝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